2024年11月7日 - 信報
科技巨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領域揮金如土,彷彿回到了互聯網泡沫時代。每個企業都在談論AI,CEO們被追問AI戰略,彷彿投資不足的風險遠遠大於過度投資的風險。但隨着時間一點一滴過去,是否意味潮水將退去,快將揭露誰在「裸泳」?
不少分析曾認為微軟(Microsoft)憑藉與半個「親生仔」OpenAI的親密關係,在雲端市場中獨佔鰲頭,而OpenAI也確實憑着其品牌影響力吸引了一群用戶。惟現實是,隨着美國AI初創Anthropic開發的Claude、Meta的Llama、Google的Gemini等競爭對手崛起,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結果,微軟的雲端服務Azure雖然有可觀的增長(最近一個季度收入增長34%),但尚未至於令大批客戶從AWS(Amazon Web Services)和GCP(Google Cloud Platform)轉投其懷抱。畢竟,轉換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成本高昂,堪比搬家,而OpenAI的優勢還不足以讓企業急切地打包走人。
目前來看,巨頭們都在瘋狂投資建造AI數據中心,爭奪稀缺且昂貴的輝達(Nvidia)繪圖處理器(GPU),但訂製晶片的研發可能才是雲端服務商未來10年真正的戰場。Google憑藉其成熟的TPU走在自家訂製晶片的前列,亞馬遜的Trainium和Inferentia緊隨其後,而微軟的Maia晶片則姍姍來遲。
正如一位業界的工程師所言,晶片研發需要數年的積累,輝達的護城河並非一朝一夕建成。除了硬件,軟體生態也是一大挑戰。即使個別科技巨頭成功研發了自家的訂製晶片,但客戶的工程師也未必熟悉對應的軟體。有趣的是,輝達的CUDA默默地成為了這場比賽的霸主,雲端供應商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相容的優化方案,否則只能自家造輪子。
在這波雲端與AI的競賽中,甲骨文(Oracle)也扮演了第四方角色。憑藉與輝達的合作,Oracle得以在GPU短缺的時代提供充足的算力。此外,其嶄新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與Oracle資料庫的良好整合,也使其成為企業遷移AI工作負載的理想選擇。而這一策略,也無疑為甲骨文贏得了寶貴的市場份額。
Meta在大模型競賽中崛起
過去一年,大型語言模型(LLM)市場風起雲湧,OpenAI的ChatGPT雖然一度霸佔風頭,但競爭對手的追趕速度令人咋舌。尤其是Meta,憑藉開源策略和龐大的資源投入,迅速擴大其在生成式AI領域的影響力。在最新的季度中,其行政總裁朱克伯格曾提到,上月有超過一百萬個廣告商運用Meta的生成式AI工具創造了逾1500萬個廣告。這讓OpenAI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若無重大技術突破,恐怕難維持絕對領先的地位。
輝達在AI訓練領域依然遙遙領先,短期內無可撼動。然而,隨着AI推理(Inference)市場的興起,各種替代方案如客製化晶片和AI晶片新勢力Groq等開始嶄露頭角。
就如本欄上周分析,推理市場的規模遠超過訓練市場。由於成本壓力將驅動市場多元化,輝達的壟斷地位可能被打破。此外,台積電(TSMC)作為晶片製造的命脈,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但是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也讓人不禁擔憂其未來走勢。
中小企覓出路 Palantir股價飆
社交媒體無疑是生成式AI技術的最大消費者之一。未來5年,Gen AI將生成海量內容,使得人類創作者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然而,這對社交平台來說可能是最大受惠者。一方面,內容成本降低,推薦算法選擇更多,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黏性。同時,超個性化廣告和AI代理人將開創新的收入來源,讓社交媒體成為Gen AI收益的主要受益者。
目前,Gen AI的基礎層更多由科技巨頭掌控,巨額資金和技術門檻讓中小企業難以插足。不過,應用層仍有一些機會。例如Databricks、Palantir和Snowflake等大數據、雲端軟件服務商,憑藉數據分析和客戶關係,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其中,Palantir今年股價飆近兩倍,更晉身成為標指成份股,未來前景依然值得關注。
無疑,AI領域已成為各公司爭霸的主戰場,而每間公司都有其優勢和劣勢。在這場競爭中,誰能真正稱霸AI領域呢?目前還很難說。但一件事是肯定的,儘管AI領域競爭愈來愈激烈,對投資者而言,真正的機會才剛開始。
筆者相關人士持有輝達、微軟、Meta、台積電及Palantir的財務權益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