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魚素 - 翔名生

2024年9月6日 - 信報

魚素,指戒吃紅肉、白肉等陸地上的家畜及家禽肉類,卻仍進食海鮮、魚肉的飲食模式。

這概念源自意大利。過去,當地宗教信仰禁止食用陸地上四隻腳的家畜類,演變成信眾們只吃蛋、奶、魚類、蔬菜等食物。

魚素者出於對各類型病菌、禽流感等疾病、肥胖、過敏等健康方面的擔憂,卻不願直接茹素,改以魚肉來取代紅白肉。

全球海洋環境污染,漁業由主要野生捕獲改為人工繁殖,當中生態已經大為不同。過度開發海洋資源,亦使海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速度迅速減少。

魚類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味道鮮美,而且肉質幼嫩,亦有生吃的做法;飽和脂肪酸不高,奧米茄-3脂肪酸豐富。但仍有健康的考慮。

大型掠食性魚類(例如鯊魚、劍魚和鮪魚)等,位於食物鏈上層,由於「生物放大作用」,容易殘留有害物質如重金屬。

另外,進食含有組胺的魚或魚製品,可引致鯖魚中毒(又稱組胺中毒)。含大量天然存在組胺酸的例子有鯖魚、沙甸魚、吞拿魚及鯷魚等。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2009至2018年共錄得26宗本地鯖魚中毒個案,涉及45人。

在魚及魚製品變壞、發酵的過程中,由製造組胺的細菌產生有毒代謝物。許多製造組胺的細菌,都屬剛捕獲的魚類之皮、鰓及腸內天然微生物菌群的一部分。

如吃下250克食用份量的魚或魚製品,而當中的組胺含量超過每公斤200毫克,便有可能出現中毒症狀,包括口部刺痛灼熱、面部潮紅出汗、惡心、嘔吐、頭痛、心悸、暈眩及出疹等。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