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

香港「富不過三代」? - 汪敦敬

2024年9月20日 - 信報

筆者執筆的時候,電視劇《企業強人》剛開始播出,令我想起1983年也曾經用「八達快訊」在快遞行業中創業,當時我靠着天真的想法和膚淺的經驗,嘗到失敗是必然的,但重要是在失敗中得到成長和實踐,尤其是年輕人掌握到社會的空間去作大膽嘗試。

所謂富不過三代,原來富可以是窮的「因」,富又可以是窮的「果」。無論國家、城市、家庭和人,其實都有興衰起落的時候,當人重視享受遠多於保持生存條件,可能就是森林定律下滅亡的前夕。筆者一直認為人類與文明是會優先選擇和平,但見近年國際大局發展,顯然很多國家在落後不安之下會選擇戰爭,然後大部分人都是隨波逐流!

窮的三個境界

在投資世界裏,常有人說「難得少年窮」,所以新一代會有很多歷奇活動等課程,以培訓年輕人渡過考驗的能力,但其實我輩或者前輩成長的環境已是充滿困難與考驗︰生活就是不斷成長的課程,扭轉命運正是我們的人生常態。

十分幸運,筆者有幸遇上「少年窮」,現在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一個肚滿腸肥的投資者,其實我只是白手興家的小商人,香港強人多的是,我望塵莫及,但是個人的小成就,就是能夠維持原則和理想之下去繼續賺錢!筆者的確成功脫貧,但論富有仍不入流,我只是得到勤奮工作應有的回報而已!

人人都說自己窮,但「什麼是窮」很多人卻說不出。筆者認為窮有3個「境界」或處境:一是「買不到想要嘅嘢」,例如買樓、新款的手提電話或名牌手袋等等;二是不夠錢去買生存的必需品,例如「冇得食」;三是窮到「自言自語」,即是除了物質,還有精神上的絕望。

筆者見過爸爸憂柴米的同時,還要擔心家庭劇變、對前途感無奈時的「自言自語」,甚至有一天回到家裏見到廚房滿地鮮血,才知悉爸爸因肺癆入了醫院!人生如戲,近50年前,肺癆仍是死亡率較高的病症,當時筆者要投入社會工作,才可以繼續讀書,貧窮下的長期擔憂,比物質不足有更大殺傷力!

現在香港新一代只有機會面對第一個貧窮境界,但難道未窮過就沒有競爭力?未窮過的人是否要去到山窮水盡才有競爭力?這不應該是定律,只是值得深思,大部分未知世界艱難的年輕人是否有面對更大衝擊的競爭力?筆者認為他們要為承受多一點作更多準備,而香港文化應該要比以往更崇尚競爭力,起碼要發揮到「窮」的掙扎能力!

小時候,人們都是看街招找工作的,當時街招很多都會寫一個詞語就是「刻苦耐勞」。時代轉變,以前的聘請條件「刻苦耐勞」或未學師先要具有「刻苦耐勞」的態度,現在就變為不合理的剝削?恐怕森林的競爭還未有改變。有人說:「牛靠刻苦,我哋食腦㗎嘛!」是嗎?今天的港人真的喜歡用腦嗎?筆者相信我們都有責任加倍努力去提倡這一點。

筆者年輕時以創業為夢想,什麼是創業精神?就是包括面對失敗的精神。筆者曾先後4次創業,有3次結果都是失敗,但如果沒有這些失敗經驗,我又怎可能學到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基本原則很多港人都混淆了。

不恰當資助 減弱「市場的教訓」

筆者認為很多人誤會了疫情時對中小企的資助是創業基金,雖然有些中小企很值得幫助,它們長期貢獻香港,亦有成熟的客群,只不過受疫情影響,去幫是無可厚非;但企業是要在不斷成功和挫敗的經驗中修正才能成長,如果因為疫情就得到資助,會否減弱「被市場教訓」的效果?

市場現實是十分殘忍的,犯了錯就要結業,不恰當的資助會令到其他做得對的人,接收不到本來應該結業的人之持份,反而令其他幸存者的得益減少了,也令政府多了一筆冤枉賬。

筆者第二次創業是做派報紙,第一次創業做地產代理失敗之後,當時窮光蛋的我究竟憑什麼去爭取市場呢?我選擇難做及無人做的項目,即是在工廠大廈提供派報紙服務。起初報販批發商見到筆者年輕,所以很願意幫忙,但是他的夥計嫌棄我訂購量少,每天早上5點將寫滿粗口的報紙交貨給我。創業經歷告訴我,除了要「抵得諗」、不怕難做、要比別人做多些工作之外,還要受氣,就是因為受氣而學習了忍耐。

有一次下大雨的時候,筆者要將厚厚的報紙送給客戶,我就脫下身上的雨衣包住報紙,到派發完成之後,被雨水弄濕的身體早已乾了。沒錯,保護客戶利益就是我的value(價值),保護他們就等於保護到我的事業。後來派報服務維持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之後結束了,因為新的契機來臨,筆者認為地產代理更適合自己,故重新創業做地產代理。當時客戶均對我表示不捨,很多客戶紛紛提出增加派發報紙的費用給我。不在困難,不知道困難怎樣克服,願新一代發揮他們比我們更優秀的先天和後天綜合力,香港必定有一日更勝往昔!

年輕人經過磨練 可貢獻香港

筆者曾經立志在55歲退休,然後與太太坐郵輪環遊世界,但是未到55歲之前,我見到社會的變化,覺得社會還需要我們的貢獻,認為還可以工作多一會,等待新一代取代或者接棒。事實上,世界局勢的變化可以形容為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轉變,我們得到很多體驗。來到現在,筆者仍然是以創業的初心去面對工作。我本業是地產代理,認為行業可以做得更加專業,同時社會也十分需要地產代理去反映市場發生的事實。筆者亦覺得「東升西降」是大勢所趨,所以西方抗拒是必然發生的事,香港受衝擊重新自強是一條必經之路。新一代年輕人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比我們優勝,只要經過適當磨練,就可以展現光芒貢獻香港。

我們不應該對前途悲觀,只是目前年輕人未準備好,我們年長一輩也未給予足夠的機會、助力去鞭策他們,相信明天會更好,共勉之。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