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挪威全民終身教育 - 占飛

2024年7月19日 - 信報

中學文憑試(DSE)已於周三放榜,今屆一共誕生10名狀元,約1.8萬人考獲大學入學門檻成績;當中有多少人會選擇留在香港升學,又有多少人準備負笈海外?

此時此刻說「求學不是求分數」,或許太過阿Q精神,可是曾經榮膺全球最幸福國家的挪威,真的做到孔子所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來一切要從小做起。

北歐國家挪威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面,人口約550萬,奉行「全民終身教育制」,當地居民從小學到大學,均可享受免費教育;教育體制採取統一標準,全國教材一式一樣,避免不必要的比較,沒有比較,自然也沒有「傷害」。即使高中階段提供私立道路,但每年學費低至約300元(歐羅.下同),最貴不過四千多元,遠低於本港私立中學。

6歲自行上學

英國《衞報》早前以「如何成為一個挪威家長」為題,揭開當地的教育模式,就連在相對開放的西方人眼中,也感驚奇不已。妮娜(Nila)和艾利安(Arion)每日下午獨自回到家,打開大門,弄點東西吃,然後做功課或練鋼琴,甚至幫忙做家務。有些時候,他們會出外跟朋友玩遊戲,或一同打波游泳。由放學到晚飯之間的數小時,父母都上班不在家。

看到這裏,讀者或許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當你知道姐姐妮娜是個10歲小女孩,弟弟艾利安只得8歲的話,會有什麼反應?「我想不到有哪些挪威父母,不像我們一樣對待小孩。」妮娜與艾利安父親拿玻里(Giancarlo Napoli)不以為然地說。

拿玻里一家居於挪威西南岸的斯塔萬格(Stavanger),妮娜6歲開始帶弟弟一起徒步上學、回家,她保管家裏鎖匙。挪威式教育強調訓練下一代獨立、勇於承擔,子女年紀輕輕便要學會自行分配時間、安排活動,妮娜由8歲開始每星期負責煮一餐晚飯給全家人享用!

拿玻里透露,其中一名鄰居搬離斯塔萬格後,沒安排子女轉學,而是讓他們獨自由家中步行20分鐘到火車站,乘坐20分鐘火車,再走20分鐘到學校,每日如是。「全程沒成年人盯住他們。」

在挪威,年僅7歲的小朋友就獲允許獨自跨越不同城市,探望已離婚的父母。

拿玻里是英國人,旅行時遇上挪威太太莉娜(即妮娜的媽媽);2006年決定移居斯塔萬格,現時在大學教書。「你可以在孩子身上裝定位追蹤器,但那並沒意義,我們不應該假裝給予孩子自由。」

莉娜憶述6歲的時候開始照顧自己,如今已為人母,亦需學懂放手。「坦白說,試過一次擔心女兒走失,我不認為需要那些智能裝置。」

從生活中學習,往往事半功倍。挪威學生從小學開始便要組織社交活動,管理課餘時間,只要告訴父母他們將要做什麼便可;放假時有機會全日不在家,直到晚上才回來,莉娜直言:「家長要信任小朋友能夠作出合適決定,我們只要知道他們幾點回家便足夠;當然,小孩都要信守承諾。」

維京人教育心法

究竟這種別樹一格的育兒模式是從何而來?古代維京人的教育心法是:讓下一代從挫折中成長。

挪威心理學家斯卡德(Åse Gruda Skard)二戰結束後,透過報章和電台鼓吹「自由育兒」(free child-rearing),藉此反擊獨裁主義,認為家長應代入小孩的角度,嘗試幫助和支持,取代傳統的說教和懲罰方式。

當然,挪威擁有優越客觀條件,絕非其他國家或地區複製得來,例如極高衞生和生活水平、極低犯罪率。試想想,本月初將軍澳發生綁架案,一名3歲小童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拐走,香港家長又怎敢讓六七歲的「小學雞」自己乘車上學?

再者,挪威是勞動力性別最平等的國家之一,適齡男性就業率73%,女性有67%,意味在沒有工人姐姐幫助下,雙職家庭比比皆是。重點是,當地託兒服務價格低廉,幼稚園每星期5天,每天10小時,只需150英鎊,較英國便宜一半。

下一代是社會最重要的資產,香港生育率為0.7(婦女平均生產胎數),挪威1.5,相差一倍,除了政治、經濟等因素,還因為對家長支援的差異。

挪威政府給予打工仔的產假長達一年,父母可以選擇合共49星期(拿取100%人工)或59星期(可獲80%人工)的產假,全數由公帤支付。每名在職家長每年享有10天有薪「孩子病假」,單親父母雙倍。

更甚的是,幼稚園師生比例是1比3至1比5,還未計算只需「陪玩」的助教,做父母自然不必掛心。挪威教師絕不會硬生生把知識塞進小朋友腦袋,他們的理念是「引導」而非「教導」。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