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 - 信報
早前日皇德仁訪問英國,回到母校牛津大學參觀。德仁提到,「希望日本年輕人可以到海外留學、向世界學習」,部分日本網民卻認為此建議相當「離地」。現實是日本新一代到海外升學的意欲極低,不少日本人近年也無意外遊,當中固然有文化因素,但更重要是經濟因素。很多日本人不出國,並非「不為」,着實「不能」。
現在只有約4%日本學生在海外留學,比例是多年來新低。留學海外的日本學生人數下跌,固然是因為少子化,整體學童人口在急速減少。此外,即使不講現實只講意欲,也只有約三成的日本學生希望到海外升學;社會文化相近的南韓則有差不多七成。
日本近年與西方陣營愈靠愈近,外國人也普遍讚賞日本人的公民質素,西方國家十分歡迎日本留學生,但為何日本學生不願到外國讀書?
首先是文化因素:一、日本大學水平普遍不錯,家長和學生沒有「到外國才可以發圍」的思維;二、少子化也令家長希望子女多留在國內;三、英語水平。筆者經常到東京和首爾,目測首爾年輕人英語水平近幾年似乎明顯較好,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日本人不敢講英文,怕犯錯。不少日本學生即使在國際英語能力試中獲得不俗分數,仍然憂慮無法應付海外升學;四、日本人的「羞恥」意識,擔心在外國「丟了本國人的架」(跟擔心自身英語水平有關);五、日本人的島國心理,害怕外國,因為日本本土「太幸福」。不少學生提出擔心外國不安全(日本罪案率低絕全球),又食物不對胃口;六、現今科技先進,想了解外國文化,不一定要到當地留學。
「浸過鹹水」無助職場升遷
不過,筆者相信這些「文化因素」很可能被誇大了,同時難以客觀量度。上述「文化因素」很多早已存在,但日本人以前並非如此抗拒海外留學。即使在「泡沫經濟」爆破後,九十年代日本留學生人數仍穩步上揚,直到2004年見頂。為何在全球化的今天,看美劇長大的新一代反而不願出國留學?這或許與近20年的社會經濟情況有關。當中可以分為三方面:職場生態、日圓貶值,以及通縮。
首先是職場。近年日本面臨「勞工荒」,失業率在3%之下,新一代不愁沒有工開(薪水和工作性質是否合意則是另一回事)。在這種環境下,到海外留學「整靚CV」的誘因相當小。
此外,日本社會「同學會」文化根深柢固,東大師兄自然照顧師弟師妹。相反,他們不會認為「浸過鹹水」的留學生高人一等,這點似乎和亞洲其他地方不同。在升遷路上,日本公司也比較「關照」長駐本土的員工。被派駐海外的僱員有點像被「調到沙頭角」,遠離權力核心,升職無望。不少日本公司重視傳統及和諧,留學生開過眼界後,難免「學得胡語罵漢人」,對公司指指點點,普遍被視為「竹升仔竹升妹,認真麻煩」。
最後,日本大學在3月畢業,而大企業一般安排員工4月入職,正好配合財政年度,無縫交接。可是,在海外留學的學生卻多數趕不上4月入職,於是很易錯失一年一次的招聘活動。
圓滙勁貶 負笈成本飆十倍
更重要的因素當然是日圓貶值。日本大學學費升幅相對溫和,一年學費100多萬日圓,國立大學再便宜一點,不算太昂貴。另一方面,日圓近年愈跌愈低。2011年圓滙(美元兌日圓)是75,等於日圓兌港元「十算」;現在圓滙貶至160,日圓對港元「五算」有找。光是滙率因素,已令日本人到海外留學成本貴了一倍有多。雪上加霜的是,英美大學的學費年年加,計及生活費後,現在海外留學的成本,比留在日本高出5倍甚至10倍也不足為奇。日本人不到海外留學,十分合理。
再者,大家都體會到日本多年零通脹。失業率低,工資升幅小得可憐。日本人的平均薪水大約是萬六七港元,一個普通家庭要負擔子女在日本升學已毫不容易,不少日本大學生仍要兼職賺學費。留學外國,開支相當於在日本升學的5倍、10倍,對很多家庭來說是遙不可及。
以上部分因素可以解釋為何「日本遊客」近二三十年買少見少。日本國土面積夠大,日本人普遍熱愛國內旅遊,省卻不少麻煩。真的想體驗「異國風情」,就到沖繩,或者關島、夏威夷,因為有很多「鄉里」照應。根據統計,即使日本護照是「全球最強」,但只有大約兩成日本人擁有護照,比例甚至較美國更低。另外,日本職場雖然「容許」員工放假,惟若連續放兩個星期年假,很可能遭上司或同事白眼。同時間,也有不少服務業員工屬「非正式僱用」(類似香港的「炒散」),要放長假更是不可能。
最後值得一提,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10年前極力希望日本學生多到海外留學,偏偏就是他的「安倍經濟學」,令到日圓大跌,致使不少學生選擇放棄海外升學。
作者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曾任職外資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