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

康德美學 - 占飛

2024年7月15日 - 信報

主觀派主張:美醜沒客觀標準,只跟個人喜好有關。這便帶來一個難題,你認為美的,只表示你喜歡。我不喜歡,便認為不美。那美僅關乎個人品味(taste)──內地稱為「品位」──那品味如何分高低雅俗呢?有些主觀派索性提倡:品味無所謂高低雅俗。這個說法違反一般人常識。普通人未必說得出何謂高雅的品味,但肯定可以憑感覺分辨出什麼是低俗品味。

品味的問題難不到康德。他表示美有普遍性,即能夠客觀地分出雅俗。可是,人需要學習才有高雅品味。用康德的說法,欣賞高雅作品多,想像將經驗儲存起來,作出比較,便能分辨出高低雅俗了。簡單如飲食,吃得珍饈多,便分得出是否美味。

康德美學最大的問題卻是,他認為審美判斷必須跟個人利益和喜好無關,此話知易行難。要撇開個人利益比較容易,要完全拋棄個人喜好,談何容易?以女性之美為例,有人喜歡燕瘦,有人喜歡環肥,如何摒棄個人喜好而欣賞不同身形體態女性之美呢?何況,對異性的審美,男女都很難不帶有情色甚至色情的成份,怎能做到康德說的disinterested呢?

再者,人人的審美品味都受社會、文化和時代左右,宋代時興三寸金蓮,連蘇軾都寫過《菩薩蠻.詠足》,讚頌小腳:「塗(道路)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你能說這首詞有高雅品味嗎?

康德說審美帶有「目的性」,那更無法不涉及政治和道德了。他並非主張文以載道,他覺得,跟humanity(人道)有關的審美判斷,不能純粹是審美判斷;高雅品味關乎道德判斷,即作品讓人有快感之餘,不應乖離「善」(the good)。那鼓吹種族歧視的作品是否一定不美呢?政治不正確之作品是否一定低俗醜陋呢?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