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 信報
最近參觀了靖國神社,才進一步了解它所代表的意義──中韓俄政府的反對有其道理,你不能僅從統計學的角度去看待。
不過,所有解說,都沒深入闡述戰爭的本質,你從中更看不到,這些戰爭給別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更讓人觸目生厭的是,展覽末端,有幾堵牆貼滿二戰死亡日軍的遺照,追念之情昭然。
你可以想像德國有哪個博物館,會把納粹軍人的照片,那樣隆而重之地陳列出來嗎?兩個國家對待二戰的態度如斯不同。
日本人對二戰沒作深刻反省,不單表現於靖國神社;這次日本之旅,在長野縣善長寺,我便看到一個紀念二戰在南太平洋戰死日軍的佛堂;火車經過田野,亦看到矗立於土地上的「忠魂墓」……由是深深感到,把侵略者視為英雄,是日本民間的普遍「信仰」,沒任何人,尤其政客,敢於或可以將之改變。
把民族主義凌駕於普世道德──為了國家利益,侵略其他國家、殘殺他國人⺠……是日本二戰的根本錯誤,可惜日人不似德國人,對這些不義行為作徹底否定,難怪引起鄰國的疑慮和警惕。
因此,對日本民族主義不停批判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從什麼角度批評?民族主義還是普世道德?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