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大暑「曬太陽」養生法 - 伍懷璞

2024年7月20日 - 信報

今年7月22日是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濕氣最重的時期,此際的養生重點是「防暑化濕」。大暑同時也是「春夏養陽」、防病養生的最佳時機。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書:「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為炎熱時段,為三伏天的中伏,酷熱多雨,濕熱交加,易導致苦夏、中暑等症,民間有「暑天無病三分虛」的說法。要健康地度過暑熱天氣,大暑養生,至關重要。

斂陽固表

俗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節氣。這時,日曬、暑熱、水濕互結,達到一年的最高峰。

暑天人體陽氣浮散於表,腠理開泄,出汗較多,最易傷津耗氣,這個時期人們調養應當以防暑祛濕、斂陽固表為重點。注意如下:

一、起居養生

大暑養生,講究「夜臥早起,午間小睡」,每天須保證至少有七八小時的有效睡眠。「夜臥」要求晚上10時要入睡,最晚不能遲於11時,子時(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1時)是臟腑氣血回流之時,此刻肝經正盛、諸血歸心,若缺少睡眠,易導致肝腎陰虛,陰陽失和。「早起」應做到天亮即起。

暑熱易傷津耗氣,人易疲勞倦怠,午間高溫時段,暑氣旺盛,不宜曝曬,宜睡養生覺。午睡時間,因人而異,應根據睡眠時間與白天勞動強度調整,一般30至45分鐘內為宜,避免在風口處睡覺。

二、飲食養生

大暑時節外濕偏重,易出現食慾下降、乏力倦怠、脾胃虛弱等現象,故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健脾化濕為第一要務。

宜多食各類穀物、蓮子、山藥、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濕之物,適量補充蛋白質,以瘦肉、魚、蝦、蛋類為主,乳製品和豆製品也是不錯選擇。

此外,多食用一些營養豐富、具有清熱解暑效果的應季蔬菜如絲瓜、西蘭花、茄子、青瓜、豆芽、番茄、冬瓜等。適當吃點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僅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

三、情志養生

大暑節氣進入「中伏」,高溫酷熱,易使人感到疲乏勞累、食慾下降,還常使人「肝火」妄動,表現為心煩意亂、沒精打采、思維紊亂、焦躁易怒等。

這都因為心氣通於夏,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愈是天氣炎熱,愈要特別注意情緒調整,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境清靜,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對待,做到心平氣和,忌突然狂喜狂怒,避免不良情緒影響。

四、運動養生

大暑時節,陽氣生發,故宜常到戶外運動,此時夏季暑熱,毛孔張大,可把相當一部分的病邪,通過「微汗」的方式散發出去。

此時段做運動,應選擇一些輕鬆、低強度的專案,如太極、八段錦、瑜伽、體操、慢跑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運動完不要立即洗澡,正確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乾透,再用水溫高於體溫1至2℃的水洗澡。

據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理論,大暑及前後數天,正是「春夏養陽」的最佳時間。此時節期間,可選擇在巳時(早上9至11時)、申時(下午3至5時),曬背及四肢以補陽、養陽。

了解自己

建議先曬20分鐘,看個人情況,了解到自己的耐受程度後,再加到30分鐘甚至45分鐘。

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與太陽光接觸,男士可脫去上衣,女士可選擇穿小背心;做足防中暑的情況下進行,如注意不要直接曬頭部,建議打傘或用帽子遮擋頭部,曬背時,須及時補充水分;曬太陽後毛孔打開,最好在蔭涼處及時把汗濕的衣服換下來,不宜馬上直接吹空調、喝冷飲;孕期身體情況較特殊,建議不要隨意擾動氣血。

大暑時段,以下類型的人群最適宜曬太陽:

1、慢性病患者——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謝綜合症、抑鬱症、癡呆病等病,大都病程綿長、反覆發作,往往傷及機體陽氣,可通過曬太陽的方式來補充陽氣,達到「春夏養陽」效果。

2、心腦血管病高危者——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體力活動少、壓力大等症狀患者,可通過曬太陽來補充身體的陽氣,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身體水液代謝和消化排泄,促進外邪的排出。

3、陽虛、濕氣重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肢體困倦、精神不振的陽虛、濕氣重人群,特別是伴有舌胖或有齒痕、舌苔厚膩的表現,更要多曬太陽,以補陽氣、通經絡,激發氣血經絡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

4、亞健康人群——年老體寒、胃腸功能不好、易感冒、怕冷又怕熱、關節痠痛、過敏性咳嗽、鼻炎、痛經、婦科慢性炎症等亞健康人群,也是適宜在大暑曬太陽的群體之一。

資料研究員:曾穎雯中醫學博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