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 - 信報
6月5日,國際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當中香港共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5間大學進入全球頭百大。其中香港大學首次打入全球前20名,位列第17;香港中文大學排名亦急升11級,高踞全球第36位,而香港科技大學的排名亦進步了13級,進佔全球第47位。
每年QS排名都吸引媒體大事報道,教育局亦以此為依據,表示「排名結果為政府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增添信心和凝聚力。」
當我們慶祝香港的大學於QS排行榜再創佳績之際,這篇文章希望提出兩條問題。
首先,究竟何謂QS排名,我們究竟在慶祝什麼? Quacquarelli Symonds其實並非公營或者研究機構,而是一家英國私人教育顧問公司,他們在2004年開始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隸屬)合作推出大學排名,在2010年兩間機構分家,並各自發表自己的排名。細看兩個排名的話,會發現大學名次差異頗為明顯,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24年QS排行榜位列全球第八,但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則是第19。我所就讀的倫敦大學學院(UCL)亦有類似情況,去年在QS排名第九,但《泰晤士高等教育》只有第22位。
在2023年,Julian Hamann和Leopold Ringel於學術期刊Higher Education發表研究,分析學界和大眾對大學排名遊戲的批評。他們把批評聲音歸納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針對排名計算的方法學缺陷,另一類是針對大學排名的整體概念,以及這種邏輯帶來的影響。
我們可以先理解QS的計算方法。現時QS排名會考慮九大範疇,分別是學術聲譽(30%)、僱主聲譽(15%)、師生比例(10%)、院系論文引用數字(20%)、院系國際化比例(5%)、國際生比例(5%)、國際研究網絡(5%)、學生就業情況(5%)和持續性(5%)。Hamann和Ringel在文中提到,QS一大爭議點是評分標準過分依賴「聲譽調查」(reputation survey),單是學術和僱主聲譽便佔總分的45%。QS會向全球學者和僱主發放問卷,詢問他們最熟悉的國家地區和學術領域,然後邀請他們提名所屬機構以外,心目中的頂尖學府。這是相對主觀的評核方式,較有利坐擁龐大舊生網絡的傳統名校,或者更願意花錢作市場推廣的學府。
撇除具體的資料搜集問題,大學排名經常會把一些概念簡化,以便統計。例如,論文引用數字佔QS評分的20%,QS會從學術資料庫Elsevier Scopus,調查各大院校過去5年期間的研究出版量,以及這批研究在過去6年內的引用次數。然而,引用數字能否反映研究質素是一大疑問。一來,引用數字不能化為直接的社會影響;二來,這些數字存在學科上的差異;三來,Elsevier Scopus所覆蓋的出版平台大多以英文為主,不利非英語國家的學者,例如很多中文著作就難以被統計;最後,研究成果亦不一定以學術出版的方式呈現,例如可以是政策報告、紀錄片和公共評論等。
而除了方法學上的不足,Hamann和Ringel也提到大學排名在概念上已經存在問題。其中一種常見批評是排名遊戲鼓吹機會主義,大學會調整辦學模式來迎合評分標準,最明顯是招聘教職員時會更着重出版紀錄,有些院校甚至會「擺弄數據」,例如在QS收集數據的時候,聘請廉價兼職教員來提高師生比例。
而且排名遊戲鼓勵大學之間的競爭心態,這是否有助知識傳播和生產,是我們值得反思的問題,尤其當大學需要花耗資源迎合市場調查和排名宣傳時,資源是否用得其所。而且當大學排名看似「中立」,卻其實投放出一種理想大學的想像,由於現時統計方式着重研究多於教學,QS名列前茅的院校大多來自英語教學國家的綜合研究型大學。然而,高等教育並非只有一種單一模式。
大學的英文「University」,當中字首「uni-」有單一的意思,而近年學術界出現了一個新詞彙「Pluriversity」,希望推動建立更多元、更能滿足地方差異的知識生產體系。
理解何謂QS排名之後,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社會需要怎樣的大學?
有名校不重視排名
有些外地傳統名校會展現「文化自信」,不太理會QS排名。在美國,很多頂尖的文理學院如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側重本科教育多於研究,甚至被排除在榜單之外(當然美國也有自身排名遊戲)。
很多歐洲和日本的傳統老校,仍然重視以自身語言作知識生產,而且並非走綜合型大學的路,法國的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和日本的一橋大學便專攻社會科學,他們在QS綜合世界排名不算理想,但就孕育了無數人才。而在我的成長歲月中,見識過很多有趣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們未必能夠出版「世界級」研究論文,但就能展現社會責任和關懷,這是很地道的華文學術傳統,而他們過去亦為大學所能接納。我不希望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節節攀升的同時,卻與本地社會大眾愈走愈遠,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
倫敦大學學院資訊學系博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