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星期六

正視慾望,小眾無罪 - 占飛

2024年6月1日 - 信報


人人都有慾望。只是人生不同階段的慾望,究竟是單純地希望實現目標?抑或已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法蘭茲鮑亞士(Franz Boas)曾指出,決定人類行為習慣的,並非遺傳因素,是社會文化。

日本導演岸善幸作品《正欲》,改編自曾獲「直木賞」及「柴田錬三郎賞」的朝井遼的同名小說。主要探討慾望應否分「正常」、「不正常」?社會逐漸講求多樣性時,會否只是口號?真正的接納程度有多高?當出現「不相同」社群時,他們聲音會被正視?或者無視?

集體期望

心底裏有慾望,有沒有機會講出來?

如果,社會有着「集體」期望或預期時,個人的渴求,公開後又會否被視「不正常」?

慾望應否分「正常」或「不正常」嗎?這便是日本導演岸善幸希望探討的主題。

他的電影《正欲》裏,桐生夏月(新垣結衣飾)、佐佐木佳道(磯村勇斗飾)都有「戀水癖」。兩人看着水噴出來時,會產生興奮、放鬆的感覺;由於不希望被標籤「不正常」,他們從不對人透露自己的喜好。

表面上,桐生夏月是一個百貨公司職員,與同事有講有笑;但她內心極為忐忑,認為自己是社會上孤獨一群。

因機緣巧合下,她與佐佐木佳道相遇,彼此猶如從孤獨之中找到了解自己境況的人,後者更在網絡上尋找「同好」。

後來佐佐木佳道捲入兒童性侵案件,飾演檢察官的稻垣吾郎,接納他們與兒童嬉水,只是出於「戀水癖」?他會否正視原來社會中有着「不相同」癖好的人存在?

導演岸善幸表示,他希望電影的焦點集中在社會中的弱勢社群上。

多樣心靈

無視同樣是一種暴力。電影想帶出這些社會小眾心靈上的孤獨和無助感。

岸善幸指出,朝井遼原著提及「多樣性」字眼,讓他有深刻衝擊,原因當大眾談論這個話題時,或許都需要思考,所站的角度屬於「多數」?「少數」?

然而,大眾能否真的接納與自己行為、習慣、癖好「不相同」的人?正如新垣結衣所言,透過今次故事讓大家反思「什麼才是正確的事?」

誰可審判我
日本導演岸善幸作品《正欲》,改編自日本作家朝井遼的同名小說。電影榮獲第3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及主競賽單元觀眾獎。其實,岸善幸已非首次執導改編小說,從影以來,他過半數的作品來自改編小說及漫畫等。

探究自己

例如《二重生活》(2016)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小池真理子的同名小說,講述女研究生在導師建議下,探討偷窺跟蹤行為,於是她開始對鄰居作出「哲學跟踪」。接着的《我被爸爸綁架了》(2016)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兒童文學作品《綁架之旅》。及至2017年的《啊,荒野》(前後篇)同2022年的《前科者》則分別改編自著名劇作家寺山修司小說、香川正人創作及月島冬二作畫的漫畫。

不難發覺,岸善幸的作品較多關注社會的邊緣或弱勢社群。

岸善幸今次改編的《正欲》,原作者朝井遼於2012年,以深刻道出日本青年日常的小說《何者》,首次獲日本文學獎「直木賞」;當時他只有23歲,是這個獎項第二名最年輕得獎者(第一名為1940年的得獎者堤千代,時年22歲)。

《正欲》於2021年推出,是他出道10周年作品。他希望透過《正欲》,鼓勵讀者努力探究自己的意義及價值所在。最重要的是,縱使自己決定所做的事情,又或正在追求的幸福,可能與主流不同,社會上有不一樣的聲音影響自己、審判自己;究竟誰才有權利決定一切,值得大眾不斷深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