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星期一

父母不可不知 - 李維榕

2023年12月9日 - 信報

夫妻不和與孩子有什麼關係?父母是父母,孩子還孩子,那是兩個層次,兩者究竟有何關連?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亦是家庭治療師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根據一般常理,孩子出現問題,我們應該協助父母處理它,而非不停兜圈子。問題出在這裏:如果父母本身存有長期解決不了的轇轕,在處理孩子的難題時,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互動模式;不是雙方對峙,就是各自為政,互相抵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一些簡單的問題亦難以處理。

我們見過一個14歲患有甲型糖尿病的孩子,父母為此憂心不已,卻無法成功監督孩子每天準時打針。探討之下,才明白這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婆媳糾紛,導致夫妻不和,種種紛爭無從紓解,家中愁雲滿布,對孩子的病情也各懷心事。孩子成為家中焦點,每一針都帶着整個家族的千愁萬恨,每一針皆有千斤重。

簡單的事情況且如此,如果問題涉及複雜的心理狀況,就更加難以對症下藥。加上孩子最憂心的,往往就是父母的不和,一旦卡在「鐵三角」,就更難突破。

所謂鐵三角,即當父母關係陷入危機,孩子就會自動加入,形成一個三「角」鼎立的局面,從而穩定父母關係的不安定。處於三角形勢的孩子很難抽身,因為處在那位置只能看到父母,而父母亦只看到孩子。每個人都在竭力撐着這個無形的重鼎,父母又如何有餘力處理孩子問題?

無限委屈

例如這個8歲男孩,情緒失控,在學校有偷竊行為,被診斷為多動症。然而,在家庭評估時,只見他半個小時動也不動,全神關注着父母。父母表面好像沒什麼爭執,孩子卻一直黏着母親不放手。父親承認在教導孩子方面的確與母親有很多分歧,但他因為工作關係,和妻兒聚少離多,就把教導孩子的責任都放在妻子身上。現在孩子出狀況,需要父母一起處理,問題就來了。母親已經習慣沒丈夫的日子,孩子才是真正的伴,丈夫反而成為外人,格格不入。她坦言:「沒他更加方便!」孩子現在有「病」,更是振振有詞,旁若無人,誰也管教不了。

父親四處為孩子找尋療法,無法明白家庭氛圍才是孩子的特效藥,他不解:「每個家庭皆有矛盾,那不是很正常嗎?與孩子的問題有什麼關係?」

他只說對了一部分,每個家庭都有矛盾,不過每個家庭都要有歡樂,如果前者多於後者,孩子就很難活得舒暢。尤其當父母的矛盾長期不能解決,孩子對父母關係就更加敏感,表面的平和騙不了他們。

特別是母親,她的焦慮那樣明顯地寫在臉上,終於忍不住痛哭失聲,告訴我們:「孩子出生後,我就一直感到無限委屈、鬱結,不但沒得到支持和關心,只有不停的責罵和冷落……」

家庭之本

不用解釋,也可知母親的創傷有多大,絕不是父親口中的「一般家庭矛盾」。或許夫妻的最大悲哀,是各人對共同經歷有如此不同的感受;而孩子,一出生就吸收着大人的千絲萬縷,又如何有可能感到安全?怪不得大多時間均處於隱晦的不安狀態。好在父親終於明白過來,決定要與妻子修好,孩子才能漸漸放下母親。

另一個16歲女孩子,同樣情緒失控,尤其多與母親糾纏,嚴重時鬧到報警,甚至被送去精神病院,一關就是一個月。這是一個由內地移民香港的家庭,孩子因為轉學被迫降班,跟着來的種種不順利,我們以為她只是難以適應,可是她說:「這本來不是問題!」最後才知道,父母為孩子的問題痛心,孩子卻為父母關係的疏離苦惱。

孩子氣沖沖地指出:「他們老是說我,自己卻一點溝通都沒有,沒溝通,為什麼又不離婚?」

原來母親教孩子很有原則,認為父親縱容女兒,但父親指摘母親過於嚴厲,只會讓孩子更加反叛。每次母女爭執,父親不但不支持母親,反而沉默抗議。

治療師多次調停夫妻關係不得要領,這才發覺,父母根本不明白夫妻關係,與母女衝突有什麼關連?

父親:「女兒是女兒,父母是父母,她的問題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母親:「你全部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那我呢,我也要你關心呀!」

父親:「女兒不正常,當然要多些關注她。」

母親:「那麼我亦要不正常,你才關心我嗎?」

父親:「如果你也不正常,我就要崩潰了!」

這段對話,可以代表很多父母的心聲,許多人真的看不到家庭關係乃一環扣一環,由很多次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好像一張無形的網,把全部人連結起來。

然而,說他們不明白亦並非全對,因為母親很快就告訴父親:「夫妻是家庭之本,我們的關係好,孩子與我們的關係才好!」

父親低頭苦思,終於說:「關係是雙向的,你要我關心你,你有關心我嗎?不是只顧着看手機?」

原來父親並非真的不懂,只因寵孩子容易,寵老伴難;只是一旦婚姻要靠孩子來維持,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