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

中文「橫行」無忌(下) - 余家強

2023年11月16日 - 信報

「撰主生先秀獨陳」一葉知秋,香港劣質中文「橫行」已達驅逐優質的地步,肆無忌憚,典雅認真淪為老套。幼稚園和小學教師對學生的筆畫要求嚴格,遭擺上網公審其吹毛求疵;想深一層,人愈大,字體愈趨向不規範,不趁童年打好基礎、有個譜,還待何時?

新一代使用中文與吾輩大不同,估計除了交功課和答卷之外,中學畢業後便毋須再寫,所謂「寫」,只不過語音輸入,或在手機撩幾下,靠電腦辨識,所以啟蒙彌足珍貴。當然,反過來說,正因屏幕自動彈出,大家快速瀏覽中溝通到便算,對一筆一畫不必執着。舉例,甲、乙二人都搞不清「冰」字旁究竟兩點還是三點,甲手寫了三點,顯示會代修改為兩點,乙接收訊息,亦總睇得明。於是,往後學校僅教粗略認字形即可吧,半文盲,根本不用握筆,是否如此?

嘲諷一代不如一代,很容易,卻忽略了,昔日世界單純,現今孩子課外活動超量,十八般才藝,分心則亂,要專注學好中文就難。

教育貪多務得,到頭來應付基本生活成疑問。別忘記,「撰主生先秀獨陳」發生於中史卷,中文搞不定,其他科目也觸礁,包括數學。我曾收到email,某連鎖咖啡店宣傳「飲品半折」──$30一杯賣$1.5?看英文方知「50% off」(附圖一),不知現在改正了嗎?做生意首重價格清晰,童叟無欺,那位撰稿員若非筆誤,是自幼理解錯,他/她日常怎逛街shopping的?

社會共業

語文能力倒退,社會共業。本欄指出過好幾次:何故政府新聞網在Facebook竟憑口語行文?官方機構呀!與內地接軌呀!不懂廣東話的市民怎麼辦?請看(附圖二),由此變生動易懂嗎?不見得,方便讀者不識「她」而非要寫「佢」不可嗎?恐怕方便作者「我手寫我口」而已,抑或貪快語音輸入?近年文藝圈興起以粵語創作,我明白含捍衞本土文化之意,但真的嗎?倒拖累白話文程度每況愈下得不償失。我想講,吾輩七十後或更早的香港兒女,書寫和閱讀用白話文,口語則用廣東話,兩者絕無衝突,原該如此。我們的發音、措詞和歇後語,可比偽文青們精準絕核得多啊。並非把「的了嗎呢」寫成「啲咗咩囉」即等於親切,以《信報》為例,文章偶爾夾雜地道口語增添趣味,惟整體奉行清通白話文,方能行之久遠。

香港學生特別難捱,兩文三語,白話文普及了百幾年,DSE範文卻純考古文,古今中外,正體簡體互換,不混亂才怪。

驀然回顧,白話文關五四運動事,五四關陳獨秀事,他有份推動中文由左向右寫吧,《新青年》封面未執行,百年後遂鬧出試場大笑話。倘若信而好古,我發現,「撰主生先秀獨陳」恰恰符合近體詩平仄,鑲嵌「年青新」,依平水韻,撰七絕一首,博諸君一粲:

五四風華久已淪
年青識字怪奇新
先生若問文章事
撰主生先秀獨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