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星期五

我們這一代的家長…… - 關家力

2014年12月24日 - 信報

家祺今年中五,是某名校的學生,成績其實一直不差。但是自從升上高中之後,開始對學業缺乏動力。她開始埋怨學習的科目缺乏趣味,太着重強記。偶然遇着不想做的功課,她會故意不做。她只想溫習喜歡的科目,對不喜歡的就完全放棄。老師留意到這情況,曾經鼓勵她要好好為整個考試的成績着想,不應選擇性放棄,但她反而覺得是考試制度的問題,不去改變之餘,甚至嚷着父母應該讓她到外國升學。父母的看法本來亦認同老師,最初亦堅持她要完成高中,才可到外地升學,不想她以逃避的方法去面對困難。但她不合作的情況漸漸惡法,經常不返學之餘,亦暗示不願讀書,甚至埋怨她的困境,是父母造成,是他們的責任,常在家裏發脾氣,不理睬父母及不時哭泣。最終,為怕她抵受不住壓力及產生情緒問題,父母惟有遷就了家祺,讓她到外國升學。

現今世代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堅強、忍耐及有勇氣去面對挑戰。他們為着孩子有着以上的特質,會為他們從小就作好準備,使他們的能力可以加強,增加競爭能力,使將來發展可以更加順利。因此,讓孩子參加不同類型的語文訓練,音樂、藝術、運動及另類興趣班等,似乎已是指定動作,亦是無可厚非的事。

父母不想孩子面對失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似乎很多時候,父母並沒有預計孩子應該要有學習失敗的經驗。同時,他們本身亦不能接受孩子會遇到挫折,因此便不自覺地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因為作了成功的充足準備,父母相對較少關注的,就是孩子面對困難、失敗挫折及認錯的抗逆能力。年輕一代不想面對失敗,因為不知怎樣才可以解決困難,他們的選擇,往往就是逃避現實,對問題缺乏承擔,或是希望家人為自己解決。但是埋怨孩子本身的問題,亦要知道是否父母令問題加劇。要令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無限量的支援,而是無限的包容及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樣逆境才可以跨過。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