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1日 - 蘋果
恐怖份子襲擊肯雅,幕後人物「白寡婦」,是愛爾蘭裔英國白種女人,名叫盧思韋,因父母離異,少女時代心生叛逆,十七八歲就跟一個黑人恐怖份子同居生小孩。性伴侶信了伊斯蘭教拉登那一支,她也跟着走上魔道。這就是年少給洗腦的結果。年少輕狂,思想浪漫,又以為「鋤強扶弱」的行為很有型,將西方文明列為「霸權」,而自己是替窮人伸張正義的俠客。由七十年代初的日本赤軍、巴游、意大利赤旅開始,屠殺人質、劫機,這種偏激的極左傳染病從未停止過,傳染在學院,是為「左膠」,尚算幼稚,在另類土壤滋長,即成恐怖主義,殘暴不仁。
「白寡婦」(The White Widow)之名,強調一個「白」字,指其白面紗與種裔的膚色。英美傳媒一度忌諱報道人物的膚色,怕被指「散播種族偏見」,但現在是生死關頭,顧不得那點偽善的頭巾氣了,這個女人是白種人,這是事實,不講明白,還如何通緝,所以講明是「白寡婦」,以正視聽。
明明是白人,在英美歐洲有好日子不過,硬要去中東沙漠尋找「理想」,這種貌似叛逆、實質低B的人不少。
人性是複雜的。西方有些女人下嫁中國人,潛意識也是反抗耶教文明的主流,東方文明陰柔,肯找亞洲人做老公的鬼妹,十之有九成八,有同性戀傾向,她們把中國老公當做女人來照顧。「白寡婦」當時找個黑人做性伴侶,黑人去倫敦放炸彈,自己也死掉,對於年少的白寡婦,這是美麗而壯烈的青春。
中國在幾十年前,也有一個浪漫的革命故事,叫做「刑場上的婚禮」,講一對青年男女,投身革命理想,遭到國府逮捕,明正典刑,他們在處決前宣佈成婚。如此浪漫情節,也激情了幾多進步青年。今天,這群革命粉絲都老了吧?他們都送子女去美國讀書定居。
「西方霸權」,你反不了的,因為你老了自然明白,知道美國始終是你寄託身家和子女的綠卡之鄉。只是人在成長時,喜歡追尋海巿蜃樓的浪漫,而不知道那是烏有之鄉。你自己儍B不要緊,在思想痙攣的過程,許多婦孺無辜付出代價,像肯雅內羅比商場的那些。
不管白寡婦、黑戰士、紅衛兵,一條籐上結出來的毒果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