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星期四

港童問題,緣於獨生? - 梁天卓

2013年3月21日 - 信報

本欄昨天談到,中央政府最近開始放寬執行部分的計劃生育政策,容許個別夫婦多生一個小孩;如果中央政府現在取消一孩政策,雖然對中國未來二十多年的勞動人口下跌於事無補,但在二十年後卻可望延續其「人口紅利」,撫養比率亦可逐漸提升,子女不用獨自承擔父母退休後的生活開支,政府亦不用擔心退休保障支出將令其財政入不敷支。

取消一孩政策還有一個好處:小孩有「公主病」或「王子病」的機會將大幅減少。相信各位讀者都對內地一些「富二代」或「官二代」在內地橫行霸道的新聞時有聽聞,兩年多前李剛的那位公子在車禍傷人後仍然口出狂言,只是眾多同類事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父母溺愛嬌生慣養

其實不只在大陸,在香港很多小孩也有所謂「港童」現象,令很多父母為之頭痛。「港童」泛指一些嬌生慣養和自理能力低的小孩。如果以「港童」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讀者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新聞和影片,有些是描述「港童」的自理能力低下,例如煮公仔麵時連包裝紙一併放到沸水中;另一些講述「港童」如何不懂禮貌,例如筆者在網上找到一段影片,片中的小孩(應該是獨子)因為不想出門,不滿父母帶他外出午膳而在商場裏大叫大嚷,途人雖有「路見不平」者,卻被他以粗口「問候」【註1】。



「港童」和大陸的公主王子多是獨生小孩。在內地,獨生小孩多是因為有一孩政策,在香港那麼多獨生小孩則是因為供養小孩的費用高昂。

無論如何,獨生孩子的父母都會把龐大資源投放到小孩身上。筆者的「老闆」、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張俊森教授和耶魯大學的Rosenzweig教授曾對一孩政策的影響作出研究【註2】,結果發現大陸的孖生小孩父母投放到他們的資源比獨生小孩為少,令孖生小孩的學業成績比獨生小孩的差。

雖然只生一個小孩可集中父母的資源到獨生小孩身上,可是這決定卻會引伸出很多其他問題。很多人認為,20、30年前香港並沒有這些「港童」現象,是因為以前的小孩都有很多兄弟姊妹,父母不會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到一個小孩的身上,換句話說,父母不會過分溺愛小孩。正因為父母的愛是「稀有品」,兄弟姊妹間或明或暗都會互相競爭,希望在父母面前爭取表現,從而獲取更多父母的愛。在競爭約束下,小孩的行為便不敢太放肆,久而久之,循規蹈矩成了小孩行事的習慣。

有兄弟姊妹才健康

筆者有兩個年紀相若的妹妹,作為一個心地邪惡的壞哥哥,筆者小時候經常認為她們礙手礙腳。據母親大人轉述,當兩位妹妹只數月大、筆者還是兩歲左右時,筆者因為不耐煩她們在床上大哭大叫而一腳把她們踢到地上,事後當然被痛罵一頓。

此外,筆者經常借機欺負兩位妹妹,但她們一句「我今晚話畀媽咪聽」卻有如觀音套在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令筆者從小不能為所欲為,亦不敢太放肆。

有關「港童」的新聞近年愈來愈多,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港童」的成因完全歸咎於「獨生」所導致。同欄的徐家健兄便曾撰文,利用自身經歷說明父母身教對小孩成長的重要性。

話雖如此,有兄弟姊妹的童年相信對小孩的成長,絕對有一些正面的影響,如果中央政府沒有實行一孩政策,「李剛」或許也不會聞名全國。

註1:http://www.youtube.com/watch?v=NxHrKctATmo

註2:Rosenzweig, Mark and Junsen Zhang, (2009)︰ Do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Induce Mor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wins, Birthweight, and China's 'One Child' Polic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6(3), pp.1149-1174.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