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濕與熱 - 嚴耀堅

2012年8月30日 - 信報

很多病人除問「寒底」與「熱底」外,還很喜歡問:「我濕熱嗎?」也有很多病人問溫「濕」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濕熱是由「濕」和「熱」兩種病邪共同結合產生出來的症型。濕本身就是病理因素,而熱也是獨立一種病理因素。

那麼為什麼我們經常講濕熱?因濕是一種彌漫性病理物質,可以由外界濕邪侵擾人體致病,也可由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引起。如果濕氣困鬱體內過久,又或體內本身有熱,濕邪就會與熱邪相互結合,形成濕熱之邪。

那麼,到底濕是怎麼形成呢?外在因素來講,濕可以由淋雨下水、居處濕地、臥地而睡、冒受霧露等情況形成,在這些情況下發生的濕,一般稱為外濕,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肢體困重,酸痛等,或者可以發現皮膚濕癢,輕度怕冷,微微發熱等表現。這些都是因為濕邪鬱結於肌膚的表面,阻滯經氣的運行而引起的。

濕也可因脾胃運化失常,也是說消化系統、吸收系統、體內水液運輸的共同失調,引起過多水停留體內、肌肉、經絡、皮膚、腸道、脾胃等。也可因過多進食油膩、嗜酒酗酒、喜飲生冷等形成,一般稱為濕濁內生,症狀以脘腹痞脹、惡心嘔吐、便溏等為主,這是由濕邪阻滯氣機,脾胃運化功能衰弱引起。

常見誘發尿道炎

而熱邪(實熱)往往是由於外界陽熱之邪侵襲人體,如高溫勞作,感受溫熱邪毒,火熱燒灼傷,過食辛辣之品,或者寒濕等邪蘊結過久而化熱,也可因為情緒多極而化藿,也可因為臟腑氣機過於旺盛,使體內陽熱之氣過盛,陰液未能御制陽熱之邪而引起。

熱邪(實熱)以發熱,惡熱,煩躁,口渴喜冷飲,汗多,便秘或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色黃為主要臨床表現。如果兩種病邪的臨床表現皆具備,那麼很明顯地就是濕熱兩種邪氣已經結合,稱為大家常聽到的濕熱之證。

濕熱常見誘發有尿道炎,主要表現為小便赤痛,淋瀝不暢,或小便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乾咽燥。這時我們通常用八正散治療。

濕熱初起或暑熱夾濕,出現頭痛怕冷,身體疼痛,肢體怠倦,面色淡黃,胸悶不感饑餓,午後身熱等症狀。此時常以三仁湯治療。如濕熱進入腸胃,可誘發腸胃炎,引起上吐下瀉,胸脘痞滿,心煩躁擾,小便短赤等表現。這時可以連朴飲治療。若懷疑自己有濕熱,應諮詢一下你的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醫綜合中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