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愈骯髒愈健康? - Nick Lee

2012年5月26日 - 信報

逛超市,一罐杏仁蓋上有張貼紙,註明「全無花生成分」。心想,一定是怕花生敏感的人誤吃,後果可大可小。

我是七十後,大學畢業以前從未聽過吃花生也會敏感。第一次聽聞,是在加拿大一些同事之間,原來過敏反應可以非常嚴重,塗過花生醬的餐刀即使抹乾淨,花生敏感的人若不慎拿來進食,或有生命危險的(當然視乎其敏感程度)。花生可以殺人,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匪夷所思。

後來回流香港,再沒聽見花生敏感,直至近幾年,傳媒斷斷續續提及,食物也偶然見標籤。看來,花生敏感已由西方傳到香港!

反其道而行

花生敏感成因是什麼?為什麼近年才現身香港?醫生沒有答案。事實上,花生敏感只是大趨勢的一部分,其他常見敏感如花粉症、濕疹、哮喘都是上一代少見的。香港已經走慢了一步,西方先進國家早已發生這種趨勢。

現代社會的衞生和醫學遠勝從前,我們有清潔食水及排污設施,小孩接種林林總總的疫苗,升降機按鈕幾小時消毒一遍,很多疾病在我們「步步進逼」下「節節敗退」,為什麼敏感症能夠反其道而行,在發達地區「大行其道」呢?

英國曾有一個調查,從1958年開始,追蹤一萬七千個新生兒童,希望找到花粉症一點端倪。三十年後整理數據,發現花粉症與家中排行有關,兄姊愈多,患花粉症機會愈低。為什麼這麼奇怪?難道兄姊有些神奇力量?有人猜想,兄姊把屋外細菌帶回家中,弟妹與細菌接觸增多,免疫系統得到適當的「訓練」,患敏感機會降低。敏感雖然成因未明,但一般認為由於免疫系統過度「驚慌」,對外來物「草木皆兵」,一有「風吹草動」便反應過大,甚至倒過來攻擊自身細胞。所謂「過敏」,可解讀為免疫系統「過度敏銳」。

現在講究衞生,城市兒童接觸細菌的數量和種類比從前的少,免疫系統得不到足夠的「訓練」,因此敏感頻生。愈衞生愈易敏感,這就是「衞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說明敏感是「富人病」,是社會進步衛生提高的「後遺症」。很多研究提供了「表面證據」,例如東西德合併之後,比較兩地哮喘個案,西德明顯多於東德,儘管後者空氣污染遠為嚴重;同一社會裏,中產家庭比低下階層容易患敏感,城市人比鄉下人容易患敏感;總而言之,多次調查結果一致顯示敏感與財富是成正比的,這是支持衞生假說的「表面證據」。

衞生假說的暗示

然而,隨着財富而來不僅是衞生,還有生活文化的轉變(戶外活動少了,開冷氣多了,吃快餐多了,接觸化學品多了),敏感的冒起會不會是衞生以外的因素引致的?當然有可能,因此衞生假說現時仍是「假說」,科學家猜想免疫系統如何在「過於」衞生的環境下缺乏「訓練」,儘管說得言之鑿鑿,箇中機制仍是不明所以的。

衞生假說最吸引的地方未必是其正確性,而是心理上。人們愛說溫室長大的孩子經不起風浪,衞生假說暗示溫室長大的免疫系統經不起風浪,都是帶着一點仇富或一代不如一代的心態,也許這是衞生假說的最大賣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