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 信報
在台北一口氣見了三個家庭,其中兩個都是孩子不肯上課,兩個都是十六歲的大男孩。一個是天天與母親大吵大罵,一個是日夜與父親不停爭辯。後者尤其嚴重,父子之間往往一發不可收拾,兒子因而數度入住精神病院。這次,是由主診的精神科醫師把他們帶來接受諮商的。
主診醫師自己也是家庭治療師,他說,與這家庭已經工作了好幾個月,不斷協助父親加強管教能力,用合約形式管束兒子。問題是,無論計畫怎樣精密,孩子已經長得與父親齊頭,孩子不肯就範時,父親無論有多強硬,也鬥他不過;甚至動起刀槍來,結果只有把孩子送入醫院,最長一次住了一整個月。現在連醫院也失去它的威力,兒子最近甚至主動要求入院,理由是醫院比家裏清靜。
很多專家都認為這是行為管教出了問題,我卻想,這可能是父子過於接近而造成彼此都不能喘氣,這種由於過分依附而糾葛不清的關係,往往也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大衝突。但這只是我的推測,必須好好探索才知道是否屬實。
我們一同會見這一家人。青年人坐在父母的中間,一點都不像形容中的大魔頭。他文質彬彬,我的普通話不夠用時,他會用英文替我搭夠。我說:「你英文那麼好,一定很用功上學。」他說:「不是的,只認得一些單字。」坐在他身旁的父親,也一樣擅於用英文為我解釋一些我聽不懂的名詞。
因為我聽不清楚青年人的名字,便請他給我寫下。那是一個很風雅的名字,原來是父親給他起的。父親說,起了這個名字,是因為希望兒子有雲一般的自由。我問他們:「做得到嗎?真能像雲一般自由嗎?」
父母親對子女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趣的是,父親這般為孩子着想,怎麼反而造成父子都失去自由?
我看兒子夾在父母中間,像皇帝一般的被供奉着。叫他把名字寫給我,他還沒有動,父親就急着去找白紙,母親又立即把筆送到他手中,他幾乎完全不必動手。當然,他寫字時又吸引了父母的全部注意,好像沒有人相信他知道怎樣寫自己的名字。如此備受雙親關注的孩子,我們稱之為「在放大鏡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開父母的觀察,連放一個屁,都會有人去研究這個屁有多響、多嗅。
這些孩子我在很多地方都見過,在亞洲地區尤其常見,他們一般都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及行為上的毛病。我問他:「你需要爸爸媽媽這樣幫你嗎?」他斬釘截鐵地說:「不需要!」我又問:「那麼你為什麼不對他們說,爸爸媽媽,不必幫我,讓我自己來?」他說:「因為這是他們喜歡做的!」
千萬苦心 兒子仍然跑了
這青年人說的不假,這父母親真的是欲罷不能。我不知道他們怎樣變得如此依附着這孩子,他們其實還有一個小兒子,年齡相距大兒子不遠,但是沒有帶來,雖然我們邀請全家,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提到小兒子。
我問青年人:「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真的舒服嗎?如果不舒服,就不如坐到我這一邊來!」
他真的從父母中間抽身出來,坐到我的一旁。我們談了好一會,都是有關他在外面的生活。父母仍然留心觀察,尤其是父親,不停地幫他解釋,甚至指出兒子近日心情不好,是為了愛情瓜葛。青年人並不想談這一件事,問我:「現在不談這個可以嗎?」我答:「當然可以,但是我不明白,你爸爸好像對你很了解,連你的感情生活都知道,怎麼會弄得兩人如此水火不容?」
他們作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大都是兩代意見不合,青年人反叛之類的老生常談,但是都不能解決我的疑惑。一個是爾雅溫文的父親,一個是謙恭有禮的青年人,怎麼一碰就是火星撞地球?
我想了解他們父子之間的根由,他們卻只想解決一項眼前的紛爭:原來兒子決定了要到台南去找朋友,爸爸不讓他去。他們只想問我意見。青年人倒是很有禮貌地問我:「你認為我該去嗎?」
問題是,如果我勸他不去,他會接受我的回應嗎?他連背囊都收拾好了,一直抱在懷中不放手。即使他肯聽我的話,無意中我也是貶低了父親的權威,青年人為何要聽我而不是聽他爸爸?這父親在兒子面前已經是毫無威力,我怎能再挫他威風。但是這形勢實在叫人為難;偏偏父母都聚精會神地聽着我與青年人講話,父親甚至邊聽邊做筆記,還叫老婆要學習我怎樣與他們兒子溝通。
如此苦心的父親,真叫人感嘆。而這正正就是父親的死穴。
千萬苦心,兒子仍然跑了。我們的會談還沒有完結,他已經趕着上路,留下兩個落寞的父母。並非我不想為他們把兒子留下,我甚至邀請他第二天再見面一次,但是他說不成,已經約好朋友,就跑掉了。
彼此都沒有轉動的空間
第二天,父母反而帶了小兒子來。夫妻仍是談着大兒子的事,母親認為兒子回來時要罰他,父親卻認為不可,倒是小兒子毫不關心地玩遊戲機,我問他為什麼父母會完全沒有哥哥辦法?他一針見血地回答:「因為爸爸對他太好了!」
爸爸對兒子太好,怎麼會是個問題?這個答案,可能沒有人比孩子更清楚,我在很多其他地方,都聽過孩子有同一說法。這些孩子往往都產生了行為或心理困擾,他們很多在成長期間,都會遇到一些健康或家庭方面的困難,讓父母從小就多費心思。又或者父親或母親自己在不同時段發生了一些事,讓他們心緒受損,很自然地就造成與孩子不離不捨。
不離不捨,最困難之處,就是彼此都沒有轉動的空間,像父親與大兒子,父親的全部心意,都隨着孩子轉動。孩子成為他的一種obsession,一個不斷追蹤的對象,而這種接近,是會讓青年人捨命而逃的。
趁着大兒子不在,我們希望了解父親對孩子的執着是怎樣形成的。他說一直以來,自己的家族就告訴他,只有他一個人可以管得着這孩子,家族人這麼說,分明是指他妻子沒有用,任何女人聽了都不會高興,但是他的妻子卻沒有大反應。她說,並非聽不出家族人對她的弦外之音,但是一向習慣支持丈夫,對什麼事情都沒有所謂。看來她真的是個沒有城府的人,大部分時間都是面帶笑容,除了對家中三個男人盡心事奉,沒有太多自己的要求。
成功管教關鍵在父母親
男人說他很欣賞自己的妻子,但是明顯地,他對妻子的關注,遠不如對大兒子那般劇烈。事實上,即使大兒子不在場,他的思考仍然被大兒子霸佔着,只有談起大兒子,他的面上才露出神采,原來父親並非只是集中在管制孩子,他其實很想與兒子做soul mate,處處想與兒子談心事。怪不得兒子喜歡上那個女孩與遇到什麼挫折,他都瞭如指掌。
與孩子做朋友,本來是個好主意。問題是,父母子女都需要有些時候,看不到對方,甚至忘記了對方的存在,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不能老困在一起,尤其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必須自己發展的,連父母都幫不了忙。當孩子出現了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果他視父親為平輩,就很難受管,怪不得主診醫師努力協助父親建立權威,都不管用,因為父親在情緒上太需要兒子的認可,每次都在敗得一塌糊塗時,才擺出權威來,連小兒子都看得出父親的死穴。
如何成功地管教青年人?關鍵不在青年人,關鍵在父母親,甚至整個家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