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6日 - 蘋果
醫療機構常硬銷體檢套餐,消委會檢視當中十多個,收費介乎188元至7,000元不等,包括血液、尿液測試、心電圖,較貴的包括腫瘤指標、X光及電腦掃描等。
不過,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說,不少檢查項目對一般人毫無作用,浪費金錢,如「紅血球數量」、「血球積壓量」或「風濕性疾病血液測試」,對沒有患貧血或沒風濕性疾病病徵者沒有意義;至於「血液含鈣量測試」亦無助診斷骨質疏鬆症,因血液含鈣量與骨質密度無直接關係。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套餐常包含檢查項目,如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素、尿酸、小便常規,和肺功能測試,均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有助及早發現隱疾。
至於收費較高的「腫瘤指標檢查」,何沛謙說,這只是輔助診斷及觀察癌症康復進度,並非用作普查癌症,因癌症初期,病人腫瘤指標未必提升,而且隨時有假陽性結果,如「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標增加的男士,四分三都沒有患前列腺癌。
部份檢查更「多做多錯」,他說X光和電腦掃描所產生的輻射,屬致癌因素,可導致不孕和基因突變,後者會增加生畸胎風險,未經徵詢醫生便進行,隨時危害健康。
該會也發現,部份套餐沒有安排醫生講解及跟進,未能辨識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如「肌氨酸酐」可測試腎功能,但注重肌肉鍛煉人士,數值容易偏高,相反營養不良者,就算腎功能欠佳,數值卻可能正常,故隨時演成「虛驚一場」或延誤醫治。
消委會又踢爆套餐蠱惑招,如誇大檢查項目數量,把一項「全血球計算」化驗「分拆」12細項,又有標榜只188元的套餐包括47項化驗,但大部份為非必要項目。
消委會接28宗涉驗身投訴
該會2009年至今年7月,接獲28宗涉驗身服務的投訴,包括不滿所謂「全面套餐」只是基本測試,又有驗身中心訛稱獲政府資助可半價驗身等。
另外,近年越來越多市民到海外接受體檢,衞生署提醒,體檢進行及結果講解,都需與醫生溝通,若語言不通容易引致誤會,若發現問題也難以安排跟進治療。
蔡堅表示,健康檢查應按醫生建議,就個人年齡、病歷、生活習慣等因素決定檢查項目。衞生署規定化驗中心,須經醫生轉介才可進行醫療化驗,但署方一直監管太寬鬆,近年越來越多化驗中心任意為市民作體檢,但中心人員未必有足夠醫療知識詮釋化驗報告,易致延誤治療,認為當局應加強規管。
健康檢查套餐常見陷阱
《或招致傷害》
X光和電腦掃描,如非必須應避免,因產生的輻射可致癌、不孕、基因突變、增加生畸胎風險等。
《對常人無用》
紅血球數量、血球積壓量或風濕性疾病血液測試等,對於沒有患貧血或沒有風濕性疾病病徵的人無意義;血液含鈣量測試亦無助診斷骨質疏鬆症。
《無助防癌症》
患癌症初期,病人腫瘤指標未必明顯提升。
《隱疾難發現》
如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素、尿酸、小便常規、大便常規和肺功能測試等,未必可以驗出隱疾。
《講解欠專業》
驗身報告若不是由醫生講解,未必可察覺假陰性結果,易延誤醫治。
《誤導驗身者》
如把「全血球計算」分拆十個化驗細項,令項目看似較多。
內窺鏡或X光檢查須問醫生
醫生及醫學組織都認為,非入侵性檢查,如量血壓等,可定期進行,其他如預防子宮頸癌的子宮頸細胞檢查、針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測試,也應定期接受。不過,入侵性的「內窺鏡檢查」,或X光檢查須先諮詢醫生意見。
「結腸內窺鏡」宜十年一次
醫學會會長蔡堅說,任何人進行體檢前,都應諮詢家庭醫生意見,而部份檢驗確需定期進行,如子宮頸細胞檢查,針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測試,而長者則可進行視力檢查。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說,非入侵性的如體格檢查、量血壓、磅重,一般人都可定期進行。
近年個案日增的疾病如大腸癌,郭寶賢說,市民可每年接受較易進行的「大便隱血」測試,但「結腸內窺鏡」檢查,一般沒有病徵的可不多於5年一次。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則建議,50至75歲無病徵人士,也可考慮每年或每兩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結腸內窺鏡」可每10年進行一次。至於自己或家族成員曾患大腸癌等高危人士,可在由醫生評估,進行更頻密的測試。
至於X光檢查,如肺部X光、乳房X光造影,郭寶賢及蔡堅都說,會增加接觸輻射的機會及風險,而內窺鏡則具入侵性,應由醫生轉介或進行,並且事前要向病人講明風險,獲同意才可進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