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1930年代敗象重現 - 徐天任


2011年9月27日 - 信報研究部

聯儲局9月21日議息會後正式宣布4000億美元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OT)細節,這是貝南奇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繼QE1和QE2之後的第三次出招,三招內容雖異,刺激經濟目的則一。不過,聯儲局公布OT翌日由亞洲到歐洲直至美國環球股市都爆發股災。荷蘭一位數學兼電腦專家發現,類似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的圖像已然重現。

前蘇聯學者Nikolai D. Kondratieff(1892-1938)於1925年在一個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隔絕的鐵幕國家創立的長波理論(Long Wave Theory,後來被稱為Kondratieff Wave,K-Wave),其中描述經濟周期由盛轉衰的種種現象竟然一一發生在1929年的華爾街,有學者研究並證實K-Wave可以準確套入美國經濟發展史;經濟分析師指出,2010年的美國已再度處於經濟衰退的長波寒冬(詳見2010年7月6日「長波理論再探」及7月13日「美國能安然度過長波寒冬嗎?」)。

Kondratieff的K-Wave是融合了經濟、政治和民心的經濟周期理論,而數學及電腦專家格羅門(Wim Grommen)去年在荷蘭《經濟教育》(Economisch Onderwijs)雜誌發表的「股市崩潰新圖式?」(A new stock market crash,a pattern?)提出,人類社會每個創造階段或文明或發明都是順着一定的模式進程轉變(transformation process),整個社會轉變進程由前期建設、起飛、加速及平穩(pre development,take off,acceleration,stabilization)合共四個過渡期(transitions)組成,在過渡期會出現文明的結構性轉變,其特徵反映在科技、經濟、生態環境及社會文化的變遷,每個過渡期形態發展有快有慢,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像S字母的S曲線【圖1】,而新產物生命周期則加上第五個名為衰落(degeneration)的過渡期;近代史最具代表性的S曲線是三次工業革命。

150年兩次工業革命

格羅將1780至1805年劃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其重心是棉花工業的興起。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催化劑是蒸汽機的發明,刺激鐵路和船舶運輸蓬勃發展,工廠生產線則由人工過渡到機械化;由於蒸汽機用鐵製造,因此推動了煤礦和鐵礦工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至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社會民生的最大影響是擴闊了貧富懸殊的鴻溝。

第二次工業革命由1870年至約1930年,其間特徵包括工廠引入流水式生產線,化學工業改進冶煉技術,鋼取代了鐵成為重工業主角;內燃機發展成熟,石油和電力及汽車是這次革命的代表性產品。此外,鑑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多項產物只是業餘發明家的偶然之作,不少公司在第二次革命期間大量投資於新產品和提高產能的研究,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由專業人士牽頭,小型公司合併成為大企業並發行股份上市,商業社會由傳統的家庭式作業過渡到有限公司以至跨國企業。然而,緊接着起飛、加速之後是衰落周期,由多不勝數而且影響深遠的新發明、工業化的洶湧浪潮、新文化藝術的誕生、民眾消費意慾高漲編織成的「咆哮的1920年代」,隨着1929年的華爾街大崩潰而煙消雲散,各種負面後遺症積累更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

人為因素谷高道指

第三次工業革命約在1940年開始,在二戰期間,參戰國家特別是美國及日本極力研究將電腦科技轉作軍事用途;戰後電腦科技在美國及日本分頭發展,美國用來實現太空計劃所需的多項尖端科技,日本則主要用在工業方面,例如製造不同功能的機械人(robot);大概1980年,微型處理器的出現令第三次工業革命進入加速期,現在更發展到飽和(平穩)以至衰退階段,不少第二次工業革命末期現象湧現,飽和現象在電腦行業尤其明顯,過去幾年多間小型電腦科技公司被同業巨企例如甲骨文、Google和微軟收購,市場只剩下最強者互相競爭。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股市特別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道指)的表現與第二次革命末段竟然驚人地相似【圖2】。

道指是美國最歷史悠久的股市指數,1920年代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股價及道指屢創新高,其後經濟雖然滑落,但投資者狂熱未減,股價脫離基本因素,道指依然節節上升,格羅門表示,除了投機炒作,道指持續升上紀錄高位原因還包括成分股轉換而指數計算方法改變的人為因素。1896年最初的道指只有12隻成分股,指數計算方法:(p1+p2+……+p12)/12。但成分股會不斷改變和增加,通常會移走一些處於平穩或衰退階段的股份,換入起飛或加速階段的股份,到1916年,有4間公司剔出道指成分股,同時加入12間新公司,道指方程式變成:(p1+p2+……+p20)/20,到1928年10月1日,道指擴充至30隻成分股,計算指數的方程式考慮到股份替換和加權因素,分母(Dow Divisor,DD)定為16.67,因此股價變動影響指數升跌點數比舊方程式的作用倍增;1929年9月DD再變為10.47。

一個似曾相識的現象又再出現,目前道指30隻成分股中只有6隻是1979年加速階段開始時的舊股,由於股份分拆以及成分股轉換的關係,1985年的方程式:(p1+p2+……+p30)/1;到2009年,方程式變成:(p1+p2+……+p30)/0.132319125,即是說2009年道指成分股每升1美元,對指數效應相等於1985年的7.5倍。格羅門指出,目前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後階段相似的現象還有股價相對收入比率曲線【圖3】、信貸市場債務佔GDP比率【圖4】及金融板塊工資開支曲線【圖5】等,看圖測市,指數仍有下跌空間。

格羅門總結指出,社會安定有五大支柱【圖6】,過去兩次工業革命發展到最後過渡期,福利支柱都會受到衝擊,歷史證明經濟不景而民生福利受威脅,例如(高)失業保障不足,往往會爆發革命,若經濟持續惡化甚至會引起戰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