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已經「最好」,為何還有「之一」? - 占飛

2011年7月21日 - 信報

資本主義經濟必然會有通脹,適度的通脹還是好事,表示有健康的經濟增長。料不到,文字——尤其是形容詞、特別是superlative——也會有通脹。

長久以來給人詬病的便是「最」字,顧名思義,只有一個才是「最」。現在卻流行說「最好之一」(one of the best),根本就是互相矛盾,是最好就不可能是「之一」。於是便有「最好中的最好」(best of the best)這樣的「怪胎詞」。隨着文字通脹加劇,也許有一天會出現「最好中的最好之一」這樣白癡、侮辱智慧的詞語。

英國球評家占美.列納,便被人抨擊經常用「頂尖、頂尖的球員」(top, top player)來讚揚球員,他遭譏笑遲早有日會說「頂尖、頂尖、頂尖的球員」(top, top, top player)。某某被封王、美女還不夠,還要稱為王中之王,美女中的美女……這樣的superlative已經泛濫成災,受眾已見慣不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了!

文字通脹一發不可收

中國傳統是,狀元是最好那個,只有一名,不會同一屆有兩個狀元。可是,我們習慣了凡在會考、高考所有應考科目都拿A的學生都叫狀元,於是,一屆可以有幾個至十多個狀元。內地人多,高考狀元甚至可以多達七十多個。狀元的意思從此便變了,不再是最標青的那一個,而是凡滿分都是狀元了。

英國文化本來低調(understate)。中國文化亦推崇謙卑,討厭吹噓,可惜,到今天,受美國文化及全球化的商業文化影響,文字通脹已一發不可收拾,達全無公信力的地步!無須我花篇幅舉例,大家去看看樓盤廣告、美白廣告、藥物廣告,便知道文字通脹嚴重到什麼程度,快要去到無superlative可用的地步。

廣告為了推銷商品,用無限誇張的詞彙誘消費者解囊,還勉強情有可原。但做評述、寫評論的,語言文字乃是生產工具,不好好保護,卻追隨潮流拚命誇張,等於自毀長城、開門揖盜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