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5日 - 東方
社區組織協會兒童權利關注會在去年九月起進行為期半年的研究,訪問一百一十五名領取綜援或低收入家庭貧窮兒童的生活情況。
研究顯示,接近四成兒童不滿意現時居住環境,一半受訪兒童表示沒有獨立睡床。就學方面,一半受訪兒童指會因家庭經濟壓力而失去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近半受訪者指有時會受到同學或朋友的歧視,當中四成多認為貧窮是別人歧視他們的原因。
無足夠食物 實在諷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貧窮兒童數字較○九年上升百分之零點三,情況值得關注。她以「有冇搞錯」來形容本港的兒童政策,又批評政府沒有長遠的扶貧措施。「(政府)只是逼一下做一下。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城市,但竟然有小朋友連基本權利如足夠食物也沒有,我覺得很諷刺。」她認為,政府首要在食物及教育方面入手,讓貧窮兒童得到溫飽和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施麗珊建議政府成立統籌部門,為兒童制訂長遠教育及福利政策,並為兒童提供平等發展機會。她認為政府可推行兒童先導計劃,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提供長期支援,避免他們因貧窮而在各方面發展落後於人。
「邊個叫你窮?根本冇辦法改變現狀!」十歲盧玥珊的媽媽是新移民,來港至今六年。家中開支就靠爸爸和玥珊二人領取約六千元的綜援金維持,扣除房屋、水電等雜費後,剩下不足三千元。
營養不足 10歲似7歲
盧媽媽表示,家中開支樣樣都要慳,故沒有可能提供足夠營養給玥珊。「佢今年十歲,但人哋成日覺得佢得七歲。」
盧媽媽形容,暑假後升讀小五的玥珊經常害怕會因家窮而被其他同學取笑。「返學嘅時候,有時玥珊會覺得老師諷刺佢窮,佢識得聽,知道人哋睇唔起我哋屋企,但佢唔會講出嚟,會一個人收收埋埋。」
盧媽媽又說,有次盧爸爸穿了一對爛鞋去見老師,玥珊會叫爸爸不要穿爛鞋,說不想別人在他們背後指指點點。
百多呎的單位月租千八,玥珊要在床上開一張小小的桌子做功課、看書。玥珊說自己最喜歡彈鋼琴,現時已經考獲二級,但擔心經濟環境不容許她再學下去。問玥珊長大後想做甚麼,她說:「我想做鋼琴老師,去社區中心教小朋友彈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