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將常識打入冷宮的社會 - 占飛

2011年6月28日 - 信報

呢輪睇得最過癮的一本書,叫做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呢本書講嘅,係單靠常識去推理和論證,往往「死得人多」,無法解決經濟、公共行政和生活之中最複雜的難題。

話雖如此,我總覺得常識在日常生活中的衰微,是香港今非昔比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香港學生不但語文能力倒退,常識之缺乏更令人吃驚:不是把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作童話作家安徒生,就是將孔子所謂敢於破舊立新的「狂者」視為恐怖分子;諸如此類。

專欄作家每天「炫耀無知」卻自以為是「賣弄學問」。地產發展商可以隨心所欲地訂定樓層編號,面對市民投訴和傳媒質詢還可以面無愧色、振振有詞地辯稱這樣做是滿足買家的要求,這不是公然侮辱我們的常識與智慧嗎?

知識有尊卑之分

常識不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也是執政者的指路明燈。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要提醒統治者,權力的運用不可悖離日常生活經驗的法則。英國社會學家及經濟學家,也是《經濟學人》(Economist)史上最知名的主編白哲特(Walter Bagehot)說過,若政府的施政顯得單調而乏味,則表示政府的運作良好(Dullness in matters of government is a good sign)。這是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有效管治不過是常識的有效運用而已。

不過,常識在日常生活中節節敗退,又被手握大權的決策者「打入冷宮」,並不是只在香港發生的奇怪現象;而是踏入二十一世紀,社會進一步後現代化之後的全球趨勢。一個將常識邊緣化的社會不一定反智,有時它甚至十分重視知識。只是在它的眼中,知識亦有尊卑之分:建基於常識的「普通知識」(common knowledge)不受重視,但常人難以理解,更遑論掌握的所謂「深奧知識」(esoteric knowledge)卻被賦予無上權威。今日人人談「金融海嘯」色變,其實整個尖端金融業(cutting-edge finance)的概念框架與運作原理,皆扎根於一套連行內人都摸不着頭腦的「深奧知識」;而這「不可知的本質」,最終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