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 信報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霸權的世界,對香港人有切膚之痛的地產霸權只是其中一種而已。美國的新聞機構和媒體擁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能夠制定議程和創造新聞價值,往往把全球的讀者、觀眾,以至記者和編輯牽着鼻子走。這就是新聞霸權。
1923年面世的美國新聞雜誌《時代》周刊,上星期四公布世界最有影響力一百人榜;一如以往,這宗「新聞」就像它每年選出的世界「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一樣,得到全球電子及印刷媒體的廣泛報道。從市場推廣和品牌建立的角度而言,「Time 100」的選舉無疑是一招非常成功的「宣傳特技」,將《時代》的新聞報道者角色一舉改寫成新聞製造者,並確保周刊得到這宗新聞的獨家和第一手消息。對自1989年與華納集團合併後愈來愈重視品牌開發,以及影響力與公信力今非昔比的《時代》來說,這個選舉太重要了。
明乎此理,我們就不會對這個選舉太過認真看待——在這件事情上,《時代》的新聞判斷不但無可避免地要為集團的商業利益服務,更反映了它大美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刻意要取悅讀者的司馬昭之心。
胡錦濤溫家寶榜上無名
百人榜之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莉榜上有名固然順理成章,但中國的當權派之中,只有習近平入選卻令人無法理解。難道溫家寶與胡錦濤的影響力竟然及不上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事實上,上榜名單中佔大多數的是美國人,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作家、國會議員、州長、市長、經濟學家、傳道家、科學家、唱作歌手、新聞網站創辦人、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員和監製。背後的潛台詞是:美國影響全球事務,以及改變全世界生活方式的能力,遠遠凌駕其他國家。這種「我們就是世界」(We are the world)的大美國主義,在華爾街聲名狼藉、美國靠印銀紙和借貸度日的今天看來,實在太一廂情願。但多份本地報章還是乖乖就範,將它用作國際新聞的頭條,以大篇幅報道。
歌手演員竟可改變世界
這個「得啖笑」的百人榜,其實是一味跟紅頂白的名人文化的產物,於是電視劇《花邊教主》的女主角萊夫利、加拿大樂壇小天王Justin Bieber、新鮮出爐的奧斯卡影帝哥連費夫、時裝設計師Tom Ford、《虎媽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威廉王子與女友凱蒂、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以至南韓歌手Rain,通通榜上有名。無可否認,這些知名人士個個人氣爆燈,但除了朱克伯格之外,說他們「以各自的形式感動世人和改變世界」,未免言過其實。如此誇張的筆觸,用來寫新聞稿還可以,來自一本嚴謹新聞雜誌的專題報道,卻令人大失所望。
《時代》的創辦人盧斯(Henry Luce)深信,偉人創造歷史(Great men made history),他的後人卻似乎對刺激雜誌銷路的名人更感興趣。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霸權的世界,對香港人有切膚之痛的地產霸權只是其中一種而已。美國的新聞機構和媒體擁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能夠制定議程和創造新聞價值,往往把全球的讀者、觀眾,以至記者和編輯牽着鼻子走。這就是新聞霸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