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07日 - 蘋果

記者昨日展開五小時的切諾核電廠遺址採訪,出發前先探測輻射量,錄得的讀數是0.16毫希,與烏克蘭首都基輔相若。大隊進入10公里外,那是一片被輻射「染紅」了樹林的Red Forest。短短15分鐘內,輻射探測儀「嗚嗚」作響,讀數即時勁升至0.6毫希。
繁華城市淪為鬼城

記者隨後來到一間學校,入口處仍掛着一面長長的紅旗,用俄文寫上「讓我們保護環境」的字句,課室的窗門破碎、書桌、椅子、圖書東歪西倒,牆上貼滿鼓勵學生節約能源的海報。紅旗、海報,記者不但震撼,更覺諷刺。另一個小房間滿地都是已碎裂的面罩,聽說這是給學生演習之用。然而,當災難真的發生時,卻發現這些面罩根本不能防核輻射。另一邊是個讓救災工人使用的游泳池和籃球場,98年才關閉,泳池的水已抽走,換來了一池碎磚、爛石。

核輻射如幽似魅,25年後石棺似乎已「鎮」不住。專家指,現場輻射讀數偏高,可能是石棺嚴重失修出現裂縫,這裏根本不宜任何人生活。災難發生後,政府曾大舉疏散12萬居民,但現今至少有約200人搬回來居住,大部份是老人家。據外電報道,當地政府打算復修石棺,但缺乏經費。
兒童全身淋巴腫脹
莫說災區不宜人居,距離切諾300公里的城區Rokytne,至今仍是「民不聊生」。該區人口5.3萬人,三分二人口患上輻射相關疾病。該區中央醫院主管醫生Andriy Ivanovych告訴記者,Rokytne兒童人口約1.5萬,受害兒童大多患上貧血或白血球過低,抵抗力較弱。當地近年越來越多嬰兒全身淋巴腫脹,原因不明。
當地流行病學衞生站主管Volodymyr Shulyak稱,政府因財政問題削減上述營地資源,連人體銫水平的檢測也要腰斬。衞生站01至07年每年替2,000多名居民檢測體內銫水平,當中主要為兒童,超標比率由55%減至其後的33%,但距離消除威脅還是遙不可及。核輻射對自然環境的遺禍,可長達百年。25年只是切諾核災的開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