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釣島之爭餘波,「中國威脅論」重來 - 信報社評

2010年10月4日 - 信報

中日關係不但未因日方釋放中國漁船船長,及中方在短時間內放了四名涉嫌「偷拍」中國軍事機密的日本工程師而解凍,雙方最近反而頻頻借不同機會繼續展示強硬立場—總理溫家寶稍後參加亞歐峰會,外交部已傳出溫總屆時不會跟日本首相菅直人見面,維持拒不接觸的姿態;此外,中方的漁政船則駛向釣魚島一帶巡視,以彰顯中國有權在領海範圍執勤,不為日方獨佔該處海域。至於日本方面的反應也毫不客氣—右翼團體上街示威,聲稱擁有釣魚島主權;日本國會內一些不滿釋放中國船長的議員組成「捍衞國家主權行動議員聯盟」的超黨派組織,要求政府公開海上保安廳拍攝的中日撞船錄影帶,以證明是中國漁船撞擊日本巡邏船;此外,日本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計劃近期視察釣魚島,目的在強調日本擁有釣魚島主權。最新消息,是日本和美國將在十一月舉行聯合軍演,「模擬」奪回釣魚島的作戰計劃,其目的非常明顯—軍演是為了加強美日軍事同盟關係,並牽制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

自從二○○四年中國潛艇被發現在石垣島的日本領海出沒之後,美日就開始不定期舉行聯合軍演;據外電報道,即將在十一月(預料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十一月十三至十四日的APEC領袖峰會後)舉行的美國軍演是假設中國佔領了釣魚島,美日兩軍要在確保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重奪」釣魚島並切斷中國登陸部隊的補給線。

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引發的後遺症,除了觸發中日關係轉差、以及日美加強聯防以遏抑中國之外,西方媒體重新吹起一股「中國威脅論」,是值得注意的另一趨勢。「中國威脅論」源於大陸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中國四出搜羅資源,並開始對周邊的海域探測及進行開發,跟鄰國出現不少利益衝突。為了保證資源供應,以及確保中國政府和企業在海外的利益,西方國家力證中國正在積極擴軍、建立一個海空軍事強權,而中國的國防預算及相關資訊透明度一直甚低,引來美國及西方世界非議……。為了應對「中國威脅論」,北京的智囊曾經提出「和平崛起」的主張,力證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會以武力建立霸權;以中國跟東盟的關係為例,雙方在二○○二年就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定了解決爭端的兩大原則,一是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二是在爭議解決之前,各方要承諾保持克制,不採取令爭議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按照《宣言》「維持現狀」及和平解決紛爭的精神,中國和東盟諸國總算暫時取得「和睦共處」的基礎;但是,中國在今年三月向訪華的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表達了「南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核心利益」的說法後,西方媒體和東盟部分國家就開始重提「中國威脅論」,美國在亞洲則開始重新整固勢力,借南韓天安號事件加強美韓軍事合作,並在黃海進行軍演,這次則借中日釣魚島衝突,再次部署模擬防禦「中國侵佔」的假想軍事行動;由此可見,奧巴馬政府在提出「重返亞洲」政策之後,把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已非常明顯,加上在人民幣滙價方面美國窮追不捨,中美在政經以至軍事上的磨擦和風波勢必陸續有來。

經過二○○一年「九.一一」恐襲和○八金融海嘯之後的「友好合作」期,中美又再重返爭拗不絕甚至有時候互不相讓的對峙局面。在中方眼中,亞洲區域合作的議題,應由中日聯手,但在亞洲區域安全問題上,中美關係才是核心,但此議已遭美方否決;中美日在亞洲區內的互動,肯定會頻出狀況,而中國過去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目標的解決領海紛爭宗旨,也到了不得不改弦易轍的地步;面對東盟諸國和日本的懷疑和戒懼,中國必須調整過去的一套區域政策,否則衝突事件將難以避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