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 – 信報
用作逼供的酷刑,層出不窮。什麼灌水、斷食、不准睡覺、在頭上放鞭炮、餵犯人吃蟑螂等,已經見怪不怪。網上流傳最新嚴刑逼供法,據說是這樣的:不耐煩的高官問下屬:「犯人招供了沒有?」下屬回答:「犯人嘴裏硬得很,什麼都不肯說。」高官想了想,「逼他看《還珠格格》。」幾天後,下屬向高官報告:「給犯人看了《還珠格格》,連《流星花園》都逼他看了,他口吐白沫,一再暈倒,卻還是不肯招。」高官說:「果然是一條好漢,既然如此,給他看美女作家的文章。」沒多久,下屬報告:「犯人全身痙攣,大小便失禁,依然死不肯招。」高官很生氣,「沒辦法了,要出王牌,就給他看中國足球吧!」結果,下屬氣急敗壞地向高官通報,「不好不好,犯人咬舌自盡!」
嚴刑逼供是不是真的有效?二○○九年十月的《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刊登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專家認為,逼供,至少對於施刑的人和旁觀者來說,是有效的。
實驗的主角是一個假裝被人發現以欺騙手段獲得金錢的女子。研究人員把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會在女子受罰前跟她見面,之後會親眼目睹她受罰情況。而另一組則不會跟她見面,之後也只是透過室內傳呼器聽到她受罰以及她哀鳴求饒的聲音。受罰時,女子被迫(當然是假裝)把手放在極凍的冰水中,如果她不老實招認自己的罪行,她不能把手拿出來。期間,她會不時發出慘烈叫喊聲。研究人員發現,第一組受試者較多認為女子有罪,亦更認同她應得到懲罰。心理學教授Daniel Wegner指出,當旁觀者跟受害人見過面,之後又處於受害人被嚴刑逼供環境,他潛意識會有一種跟施虐者「共謀」的心理。因此,他必須說服自己,眼前人所受的痛苦是罪有應得,這樣他才能減輕自己對受害人之歉疚,所以他們傾向相信受害人有罪。相反,沒有跟受害人見過面,逼供時也不在現場的人,由於有距離,所以不需要刻意切斷自己跟受害人的感情連結,反而更容易對受害人產生同情心,而傾向相信他無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