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 - 信報
網絡上流傳很多「像畢非德一樣投資」、「有錢人的生活法則」之類帖文,但大家有否想過,某些人生智慧或理財之道,在富人身上確實有益,對於窮人卻未必適用,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美國作家Robert Kim Henderson去年出版的自傳式著作《麻煩人生:關於寄養、家庭和社會階級的回憶錄》(Troubled: A Memoir of Foster Care, Family, and Social Class)中,正提及不少這類「奢侈觀念」(luxury beliefs),就像名牌手袋一樣,只適合在富起來之後才抱持,卻不宜太早擁有。
Robert Kim Henderson於1990年在首爾出生,母親是南韓人,父親則是墨西哥和西班牙混血兒,故他擁有三國血統。媽媽毒癮嚴重,在Henderson年紀很小的時候便棄養了他,最後他在7歲那年獲美國加州一個藍領家庭收養。憑着天份加上努力,Henderson高中畢業後先是投身美國空軍,賺夠學費後考進耶魯大學心理系,繼而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驟眼看來,Henderson的人生經歷與美國副總統萬斯非常相似,兩人政治立場也頗為相近,故此《麻煩人生》獲得萬斯署名大力推薦(萬斯於2016年憑着其自傳《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在政壇平地一聲雷極速上位),該書也是去年《經濟學人》推薦書籍之一,兼且非常暢銷(據統計屬美國去年銷量第四高的非小說書籍),卻未能躋身《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榜,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也為Henderson抱不平,質疑《紐時》存在政治偏見。
言歸正傳,Henderson在《麻煩人生》除了自述成長經歷,更重要的是提出其「奢侈觀念」理論。他指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聽過不少所謂「普世價值」和「人生智慧」,曾經信而為真,但為此吃了不少苦頭。直至Henderson逐漸成長及了解這個世界後,才發現某些「價值」和「智慧」就像名錶、手袋等奢侈品,同樣都要「講階級」,對於富人十分匹配,但在窮人身上不但格格不入,還可能成為負累。
「奢侈觀念」反成負累
舉例說,Henderson提到,鑑於他曾經從軍,當他與美國的富裕及精英階層接觸時,對方往往會強調自己對軍人有多尊敬和欽佩。同時,不少富人都喜歡發表「成功不一定需要大學學位」、「藍領勞工與白領一樣值得尊重」之類言論,但當Henderson問這些富人,會否鼓勵兒女不讀大學,改為從軍、讀職校、做藍領時,對方卻通常顧左右而言他。正因如此,所謂「軍人光榮」、「職業無分貴賤」等無疑屬於「政治正確」言論,出自富裕階層口中尤其顯得高貴,但窮人家庭若然深信這些觀念,故未有全力鼓勵兒女唸大學,結果恐會加劇「跨代貧窮」。他強調,窮家小孩其實更適宜相信「念大學是階級上流最有效途徑之一」,待真的考進名校、達致成功之後,再大談「學位其實不重要」也不遲。
書中提出的另一種「奢侈觀念」例子關乎DEI(多元、公平、共融),例如他接觸到的白人富家子弟大學畢業生,都很喜歡把「白人特權」之類講法掛在口邊,意思是要大力提高其他「弱勢族裔」的機會及福祉。不過,Henderson表示,其成長環境中其實有很多貧窮的白人,當政府或高等院校實施DEI政策時,這些「弱勢白人」往往首當其衝受打擊。由此角度出發,倘若本身就是基層白人,恐怕不宜過於關注DEI觀念,相反更加應該維護自身權益及努力爭取上游。
除了Henderson書中所述例子之外,還有一些「奢侈觀念」與理財及投資有關,像最常被提及的其中一種省錢法門,是在Costco、Sam's Club之類大賣場,一次過購入較大量日用品,藉以降低平均單價。不過,基層家庭本身現金流「掹掹緊」,家中儲存空間亦有限,買入大量物品往往得不償失。對這些家庭來說,每星期定量購買「剛剛好」的食物及日用品,或許才是最佳做法。
「效法畢非德」知易行難
在投資方面,不少網絡帖文倡議「效法畢非德」,買入及長期持有少數幾家優質公司,享受長遠「滾雪球」效應。這種建議貌似簡單,卻建基於巴郡主席畢非德數十年來投資經驗及研究功力,故此才可以精準押注於可口可樂、富國銀行、蘋果等幾隻「神股」。相反,普通人面對股海芸芸數千家公司,即使有心長期集中持有「神股」,結果可能只會被當時流行的「妖股」迷惑。
正因如此,就連畢非德本人其實亦建議一般投資者購入指數基金,儘管相比起「揀選神股」看似沉悶乏味,卻勝在穩陣,有助迴避集中投資風險。若要學習畢非德「揀股長揸」,至少須具備一定的經驗、知識及資本,這種心法在大部分情況下更適合富裕投資者採用。
最後,Henderson根據自身經歷總結,一個年輕人若成長於貧窮和混亂環境,將面臨三大敵人:①社會機能失調和機會匱乏,近年美國白人基層群體正是例子;②你自己造成的限制,包括觀點偏差;③上層階級,他們想繼續佔有高位,有意無意間扼殺你的上流空間。他認為,①和③不容易扭轉,但最少個人應該盡力解除自我設限,包括拋開一些不合時宜的「奢侈觀點」,才可獲得最大發展動力,有助於面對及紓緩「麻煩人生」。
來源:
https://www.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4111215/%E5%AF%8C%E8%B1%AA%E8%9C%9C%E7%B3%96+%E7%AA%AE%E4%BA%BA%E7%A0%92%E9%9C%9C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