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誰在大手拋售美債? - 區景連

2025年4月18日 - 信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全球關稅戰,金融圈內有悲有喜,事關所有資產都超級波動。唯一幸免的可能是人類史上永恒不變的「戰時避險資產」黃金。環球股市大動盪是免不了的,上星期恒指坐過山車,相信大家仍然心有餘悸;本周焦點慢慢轉向美國國債市場。

特朗普自4月2日宣布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後,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市場一直預期股市將會承壓,豈知債市反應更為激烈,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飆,據美媒報道,此次收益率上升為2001年以來最大單周增幅。

美債價格大跌,市場盛傳是有大戶大幅拋售所致。這些大戶究竟是誰?市場猜測可能是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中國會否可能因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而策略性減持,把資金轉向歐羅或德國國債呢?這種說法很有吸引力,因為大家都把貿易戰看成互相捏着對方喉嚨的手段──你加我關稅,我沽你美債,齊齊攬炒,成就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相互保證摧毀)。

基金大鱷平倉降槓桿水平

現實不是打遊戲機,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現身打破謠言,堅稱無主權國家大幅拋售美債。真正拋售美債的人,其實是一眾持大量美債的對沖基金「大鱷」,它們在進行所謂「拆倉」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行為。

基差交易是套利策略,旨在利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即基差)獲利。交易者同時買入美債和賣出期貨合約,鎖定微小利差。

假設當前10年期美債現貨價格為100美元,兩個月後的期貨合約交割價為100.2美元。投資者可立即購入100美元美債,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合約。當合約到期時,投資者便以100美元的現貨美債履行期貨合約,獲得100.2美元的交割價,淨賺0.2美元差價。這類基差交易風險低、利潤微薄,故對沖基金需要高槓桿放大收益,例如透過10倍槓桿,100美元的投資可控制1000美元資產,利潤便相應放大至2美元。

特朗普近月來的關稅戰導致美債價格劇烈波動,期貨價格差擴大,交易對手要求追加保證金保障安全。一眾對沖基金大鱷為避免即時爆倉,選擇賣出美債平倉,降低槓桿水平。當多數基金大鱷同一時間採取此行動時,美債便突然出現「拋售」場面,債價隨之大跌。

彭博報道指出,今次美債拋售情況是疫情終結以來最嚴重,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達4.51厘。數據顯示,近期3年期國債拍賣的投標覆蓋率僅為2.48,低於平均水平,反映需求極疲軟。

安全資產地位短期難動搖

不過,今次短期拋售其實不用太擔心。當前動盪純粹由市場需求下降驅動,並未引發系統性危機或社會恐慌。儘管美債作為全球安全資產的地位受質疑,惟其核心角色短期內難以動搖。

今次關稅戰無疑是史無前例的大國對峙,全方位影響世界每個人的生活。但我們要警惕,不要被意識形態沖昏頭腦,把中國與美國的政治關係影響我們對宏觀經濟的理解。有時候,對某種現象接受一個搶眼球的解釋很容易,但要真正接受一套硬核的核心技術解釋,那就相當費時費力了。

從經濟學角度看,美國債券在今天依然是最安全、最受歡迎的資產,即使特朗普行事不按常理,其他國家沽售美債後總要轉換成其他資產作為主權儲備。回歸現實,現時除了美債,又有什麼安全資產呢?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