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如何可以不過敏(四) - 馮家俊

2025年4月16日 - 信報

撰文之時,正值梅雨季節,此時加劇的敏感症狀,大多屬於「濕性過敏」,也就是與體內水濕堆積有關。多數人面對「濕性過敏」,首先想到薏仁湯、冬瓜等利水食材,這確實符合「開閘洩洪」的治標策略,然而過度依賴祛濕食材,可能導致「愈祛愈虛」的惡性循環。

現代人濕性過敏的核心在於「水液運輸系統失能」──心陽不足導致水氣蒸騰無力,脾虛失運造成水濕滯留。心臟如同體內的太陽,足夠的心陽能將水濕霧化,供身體使用。脾臟則像精密的輸送帶,將水份精準配送至需要的組織。當這套系統正常運轉,多餘水份自然會透過正常代謝排出;一旦運轉失靈,水份就會滯留鼻腔、腸道、皮下組織等器官,導致鼻敏感、皮膚敏感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幫助這套精密的水份調控系統,讓自己少點負擔,多點健康?以下有三個建議,大家可在平日實踐,對改善濕困體質大有好處。

一、香料喚醒代謝

廚房裏的天然香料是活化身體運水系統的催化劑。這類香料包括藿香、紫蘇葉、豆蔻等。這些香料有溫熱的特性,又可運化水濕,能逐步喚醒停滯的水份代謝,幫助積水散走。

二、讓脾胃遠離寒冷

心和脾胃最忌寒濕侵襲,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會使胃部溫度驟降,要花費更多能量中和熱力,久而久之,就會能量不足,形成心臟和脾胃虛寒的體質。除了食物,衣服上也要盡量保護腰、臍、小腹等位置,避免寒從皮膚進入內臟,日積月累亦會減弱脾胃功能。

三、脾經保養

脾經是身體經絡系統的一部分,連接脾臟與下肢的皮膚、筋膜,從大腳趾內側經小腿內側延伸至胸側。每日花點時間保養一下脾經,對脾胃大有益處。用食指關節沿小腿脛骨內側向上推按,操作時可加點按摩油以免刺激皮膚,尤其在陰陵泉穴(膝內側凹陷處)和三陰交穴(內踝上四指處)加強按壓,排濕氣效果顯著。

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對重建身體的水份運輸系統大有幫助。當心陽漸旺、脾運日強,那些困擾多年的鼻敏感,自然離你而去。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