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 - 信報
生而為爬格仔動物,兼執教過各類寫作訓練班,ChatGPT和DeepSeek橫空出世,很難不令我思前想後。對,我用「爬格仔」形容本身就old school──電腦化,起初以為由寫稿紙換打字鍵盤而已,後來以為中文和創意並非AI之所長,詎料……一步一步,立足地收窄。
誰還敢話識教作文?學校老師總得教。新聞報道他們嘗試引入AI教學,戥他們蠢:那豈非自己敲爛自己飯碗?古代「教識徒弟無師父」,於是師父留一手;資訊開放世紀,無得藏私啊,你不教AI教,於是你說借AI協助教,學生認定Miss阿Sir偷懶,還瞧得起老師嗎?收到學生作文功課,再AI批改評分,何等荒謬循環?老師們不蠢,政策要緊貼高科技,不跟着吹奏也不行,雖然明知自掘墳墓,面臨淘汰。
學生考試不能靠AI,卻也僅於考試儀式而已,日常人人智能電話在手,怎能說它不及一技傍身穩陣?便所謂作弊。根本,除了學生,誰還寫作?業務實用文不會是興趣,而且AI已周詳妥貼;創意文章嗎?亦可憑藉AI。我有個比喻:我喜歡攝影,尤其菲林手動對焦,為成功追拍到飛鳥感滿足;數碼化和高科技自動對焦種種輔助功能日新月異,精準捕捉到飛鳥變輕而易舉,我反而對攝影冷淡了,覺得淪為撳掣工具,甚至相機懂自行把握時機啟動快門,不好玩;寫文亦然,我近來也冷淡了,我用「心」寫,正如我堅持手動對焦,觀者會當我靠AI嗎?
倒是摸索AI作文的過程好玩,近日我瘋狂愛上DeepSeek,中文寫作從未如此受重視。弔詭在,想向DeepSeek落精準指令,要習慣某些竅門,那套語言與人與人交流稍稍差異,久而久之會儍儍分不清,還沾染它生成的「講咗等於無講」四平八穩文風。但必須強調,AI進步力驚人,所謂「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以前笑AI詞不達意,現在笑AI詞達意卻悶,總有一天它比歷史上任何文豪都完美,因為它無限追趕,發展軌跡永遠上升中。
懷念真功夫
剩下來,與其擔心誰來寫,不如擔心誰來讀,那才是終極迷思。若我講本專欄乃由AI生成,讀者諸君還會看嗎?起初或許有好奇心,日久恐興味索然,非關水平高低。我另一個比喻:武打電影史,我們欣賞李小龍真功夫,後來借助吊威吔跳彈床也過癮,再加入特技大開眼界,愈玩愈勁,到今天飛天遁地打爆座山都得,不能說CG不逼真,偏偏入座率下跌,何解?得來太輕易,觀眾就不稀罕,寧懷念李小龍真功夫。報紙用AI寫稿未必比真人差,但讀者覺得「我撳電腦都生成啦」,遂沒意欲細閱,正如男人喜歡天然美女一樣。那麼,強調是真功夫救到嗎?嘥氣,無法證明。
科技返不到轉頭亦不應該返轉頭,閉環悖論卻在:利用AI教人寫文章,產生更多更好的文章,最終反而少了人讀文章。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