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

政府力保牌主,玩殘的士司機 - 高天佑

2025年2月13日 - 信報

面對Uber、高德等網約車搶生意,的士司機搵食艱難,業界要求政府下周三(19日)之前作出交代,否則將於3月初「暫停載客服務不少於5天」。這趟工業行動倘若成事,將會是1984年以來罕見的「罷駛」事件。事實上,本港針對網約車的規管落後於全世界,當局原定去年7月公布研究結論,卻在最後一刻宣布「再研究一年」。對搵食車司機來說,揸的士抑或揸Uber本質上沒分別,但當局傾向保護作為既得利益群體之的士牌主,變相玩殘市民和司機。

的哥醞釀罷駛 促打擊白牌車

香港的士同業本周二晚上召開大會,要求政府「即時停止白牌車平台運作」及「大量檢控白牌車司機和車主」。約八成與會者贊成發起工業行動,倘若港府於下周三之前未有滿意答覆,業界將於3月5日起暫停載客服務至少5天,據估計起碼有數千輛的士參與。

的士業界這麼火滾,導火線是「高德打車」近日出現白牌車網約服務。該程式去年5月從內地進軍本港市場時,只提供「網約的士」服務,讓用戶召喚紅的和綠的,此舉受到的士業界讚賞和歡迎。但這種服務需求有限,高德後來遂與3間外部供應商合作,推出「網約私家車」服務,模式與Uber相似,但高德要求所有私家車必須持有出租許可證。

然而,鑑於本港私家車出租許可證上限僅1500個,總供應量稀少,高德的「網約私家車」服務未能大行其道,無法撼動Uber市場地位。及至近日,不少用戶發現,高德的「網約私家車」已像Uber一樣有大量白牌車參與,計及優惠券後的平均車資還低於Uber,廣受乘客歡迎。換句話說,這相當於Uber和高德兩大平台齊齊狂搶的士生意,難怪的士業界非常激氣。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任何人除非持有出租許可證,否則不得駕駛汽車取酬載客;無牌載客行為俗稱為「白牌車」,初犯可處以罰款5000元及監禁3個月。換言之,Uber和高德平台上的「白牌車」嚴格而言全屬犯法,警方自2017年起久不久進行「放蛇」執法,至今有數十名司機被定罪罰款。

網約車全球主流 港法例落後

不過,相較於每日數以萬輛網約白牌車行駛,警方的執法行動似乎猶如「毛毛雨」,這也是的士業界不滿的原因之一。但另一邊廂,港府本身也有其壓力,正所謂「法不責眾」,尤其是網約車在世界各地早已成為主流,香港的監管法例本身非常落後,急須與時並進。

一拖再拖之下,運輸及物流局原定去年7月公布網約車平台規管方案研究結論,卻在最後一刻宣布「要再研究一年」,等於繼續採取「拖字訣」。某程度上,港府未能及時進行有效規管,坐看的士業界和網約車之間「牙齒印」愈來愈深,亦是導致的士業界今趟醞釀工業行動的其中一個因素。

據政界估計,政府傾向以「增發出租許可證」形式實施規管,例如把許可證由1500個逐步增至數千個或萬多個,藉以在市民利益和的士牌主利益之間取得平衡。而當局遲遲未能拍板推出具體方案,主要因為「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平衡」。從市民角度看,網約車供應當然愈多愈好,尤其是本港的士服務質素向來受到詬病。但另一方面,本港共有1.8萬個的士牌照,市區的士牌價已由2015年高峰期逾700萬元,下跌到現在僅200多萬元;全港的士牌總值由當年逾1000億元,縮水至約400億元,大批牌主損失慘重。

因此,假若政府規管方案發出的網約車許可證「太少」,同時嚴加執法取締白牌車,將令市民嚴重不滿,並損害本港旅遊及營商競爭力。相反,倘若增發的許可證「太多」,將令的士牌主受到更大打擊。尤其是以譚惠珠為代表,本港的士牌「大莊」普遍長期支持政府施政,當局不得不審慎考慮這些政治盟友的利益。

當局遲未規管 成「三輸」局面

事實上,對搵食車司機來說,揸的士、揸Uber、揸高德都是出賣勞力,每日扣除車租、平台佣金等成本後,好景賺千幾、淡靜賺幾百。港府若落實開放網約車市場,受最大損失的無疑是坐收車租之的士牌主。而當局遲遲未公布規管方案,既讓網約車司機冒上法律風險,亦令的士司機無所適從、淪為磨心,再加上市民,形成「三輸」局面。

翻查歷史,本港對上一次大規模的士罷駛風波發生於1984年1月,當時港英政府提出增加的士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各17%,導致業界強烈不滿,逾3000輛的士堵塞主要幹道,不但癱瘓交通,還在旺角一帶衍生焚燒巴士、趁火打劫、搶掠金行等事件,史稱「九龍騷亂」。但願港府今趟能夠從善如流,盡快推出完善的網約車規管方案,兼顧平衡各方面利益,避免影響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