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

青少年唔talk得,拉低香港英語水平指數 - 陳浩勤

2025年1月11日 - 信報

國際教育機構Education First(EF)早前發表年度「英語水平指數」報告(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簡稱EPI),為全球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英語程度評分。香港在2024年錄得549分,從去年的「高等水平」跌至「中等水平」,比同屬亞洲區的菲律賓、馬來西亞以至新加坡評價為低(前兩者均屬「高等水平」,後者更是「極高水平」)。到底香港人的英語能力是否真的每況愈下,在亞洲各地逐漸失去競爭力呢?這第二語言,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必修,但為什麼總是講不好?

英語水平指數的數據來自全球近200萬人,他們可自行完成EF的網上英語測試,每個被正式評分的地區都必須有400名或以上的測試參加者。

每個地區所得的分數,是來自該地區測試成績的中位數。EF港澳區總經理韓文偉表示,是次報告不直接反映城市整體的語文水平,只是基於應試者分數的一個統計。「事實上,香港2023年的分數是558分,今年只是下降了9分。」因為EF報告的評分是在550分劃線,以上就屬「高等水平」,以下的就列作「中等水平」。幾分之差,在報告裏就將香港打落一級。

國際化城市

比起表面的高等中等之分,韓文偉提到一些更仔細數據,讓我們理解香港人英文整體水平可能變差了的因由。

他說今年18至20歲的應試者成績,是自2015年以來最低的,平均只有500至550分,相信是這個最年輕的組別,顯著影響了報告中香港整體的評分。

相反,21至25歲與及26至30歲兩個組別,在過去幾年間都是平穩進步。韓文偉認為英語能力在職場上仍然有重大需求,香港畢竟還是十分國際化的城市,在很多服務行業裏都能派上用場。

英國文化協會香港總監利碧詩(Susannah Morley)接受訪問,談及香港的英語學習文化時說,「我們發現香港人要用英語溝通時,最大障礙總是信心不足。」

大中華區英語總監安翠雅(Andrea Hales)同時指出,「香港實行『兩文三語』教育政策,而教授英語時多會着重英文的文法和機制,而不太強調溝通會話。很多人即使精通文法規則,懂得大量詞彙,但卻鮮有機會在現實情景下應用所學。

這窒礙了過程性的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即「如何去做」)之發展,這對掌握有效溝通是至關重要的。」

要學好英文,加強自己的競爭力,並非想像般困難。安翠雅提議學生可以為自己訂立清晰、有時限性的目標,例如每日要求自己學會一定數目的生字。

另一方面,要令自己保持動力,去找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材料,例如喜歡足球的就多看一點英語的足球評述報道,令自己可以更投入學習。

普通話抬頭

韓文偉亦有近似建議,他說一則要盡量將自己放置到英語應用的環境中,接觸不同地方、不同國籍會說英語的人。

另一邊廂,在日常生活,要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英語,令自己熟習和舒服地去講去寫,不再恐懼非母語的語言。

專家們都不認為英語目前在香港的地位下降,或不再像以前般受到重視,但同時間,他們也指出普通話在香港日益變得重要,不少港人都更專注地提升自己的普通話能力。

韓文偉提到,目前香港在普通話學習方面,有不容小覷的發展潛力。

自1997年回歸後,在「兩文三語」政策下,中小學都積極推動普通話學習。當年最先在這語文政策下受教的學生,如今已是三十開外的成年人了。

不知他們這一輩現在的普通話和英文說得怎麼樣,有多大程度受到「兩文三語」學習的影響呢?

如果來一次全港普通話能力調查,看看我們的港式普通話是否仍然唔鹹唔淡,相信也會有不少有趣發現。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