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 信報
人民網引述《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指,內地電視「開機率」下滑趨勢驚人,由2016年的70%左右開始持續下跌,2022年已跌至不到30%,有受訪者直言:「智能裝置想看什麼都有,何必打開電視機?」
「電視撈飯」的黃金時代,可追溯至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踏入千禧年後,互聯網興起,誰會定時定候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播出?去年無綫劇集話題之作《新聞女王》,以7天跨平台總收視平均26.9點,榮膺全年收視總冠軍,惟「全民追劇」的年代,動輒達到50、60點的收視率,實在蚊與牛髀。
明日黃花
然而,這並非香港獨有的社會現象,2023年市場研究公司Nielsen報告顯示,全球傳統廣播電視的收視率,已跌至不足五成。美國電視業兩大勢力Paramount Global與Warner Bros Discovery,上季旗下有線電視頻道持續走下坡,預期今年首季全美多達240萬用戶「cut有線」,創下歷史新高。
可想而知,電視由黃金時代到明日黃花,已是路人皆見的事實。「現在,我幾乎記不起《模範愛侶》(The Perfect Couple)的細節,唯一記得的,只有劇中那場精心編排的舞蹈場面。」電視記者Manori Ravindran在專欄中寫道。由奧斯卡影后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主演的《模範愛侶》,是今年Netflix原創的犯罪迷你劇,一度掀起網上熱話,但熱潮來得快,去得更快。
《模範愛侶》正是「Mid TV」的例子。這個新詞由《紐約時報》記者James Poniewozik,於去年4月所創,意是形容電視黃金時代過去之後,現在是平庸得來,可以引起熱話卻不太精采的節目。千禧年代中期,《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廣告狂人》(Mad Men)和《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等創意爆燈,被視為大師級劇集。
可惜,人們今日習慣用小熒幕看劇,即使畫面再精美、內容再有趣,卡士再華麗,亦難以成為不朽之作,觀眾往往過目即忘,Poniewozik舉的例子有Apple TV+的Palm Royale、亞馬遜的Mr & Mrs Smith等。「Mid不是一種嚴格定義,它提升了製作價值,卻降低了野心,它用偉大的演員取代偉大的構想……如果放在大熒幕的話,那一定是巨著。」
顧此失彼
由核心外圍走進內圍,有評論認為電視台為了追求創意,引入了大量新人負責幕後製作,如初出道的編劇,他們大都缺乏實戰經驗,有時難免顧此失彼。「現在很多節目看完之後,根本記不起來;說穿了,有些劇集其實是把一部電影分成8至10集播出來。」Ravindran分析指。
老老實實,用電視看Netflix的觀眾,也許逐漸成為大多數。2022年,Netflix投放到內容的資金達160.8億美元,2023年減至130億美元,但去年第4季註冊用戶仍勁升500萬,接近2.83億之多,2023年收入達337億美元。假如串流平台製作的節目,在大熒幕收看較細熒幕為佳,都未嘗不是「電視」的出路。
目前為止,多個串流平台為了搶佔市場而不惜燒錢,簽用荷里活明星拍劇,除了上文提到的妮歌潔曼之外,還有另外兩位奧斯卡影后妮坦莉寶雯(Natalie Portman)和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網上電視也是電視,比起傳統電視台,他們靈活度更大,而且收集到更多重要的用戶數據,可詳細分析用戶喜好。」國際電視產業專家Jesse Whittock表示。
以前,電視屬重要的娛樂,也是部分人唯一的娛樂,競爭對手是電台、報紙;今日,電視只是可有可無的娛樂,甚至連新一代不想多看的娛樂,競爭對手是能夠接通互聯網的所有電子裝置。時間有限,節目無限,「開電視」的時間少了,未必是「看電視」的時間少了。電視只要有good show看,便不會成為與花瓶一樣的裝飾品。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