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 信報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根形似人形,皮色丹紅而肉紫,故有丹參、赤參、紫丹參等名。《四聲本草》云:「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逐馬。《本草圖經》稱其花「似蘇花」,《本草綱目》謂其「葉如野蘇」,故《東北藥用植物志》稱其為野蘇子根、山蘇子根。丹參為活血祛瘀之要藥,故又有活血根之名。
活血祛瘀
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作用,用於治療各種瘀血痛證、跌打損傷,由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癥瘕痞塊等證,其應用廣泛。宋代陳自明於《婦人明理論》提出:「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李時珍亦在《本草綱目》云:「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藭、芍藥故也。」四物湯出自《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方中以熟地黃為君,滋陰養血;臣以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斂肝養血,把補之血藏於肝,補而不失;川芎,活血行氣,把藏肝之血,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暢行全身,補而不滯,共為佐藥。四藥相配,補血為主又兼能活血調經。
丹參雖為婦科常用之品,但與四物湯有本質上不同,雖有活血化瘀之力,卻無直接補血之功,先賢稱其能「補新血」是由於其性微寒而不溫燥,不易傷及陰血,加之丹參能通過活血化瘀以促進新血生成,為間接之功,故不能與四物湯補血之力相提而論,血虛無瘀之人應慎用之。正如《本草害利》云:「丹參,補心猛將,雖能補血,長於行血。設經早期,或無血經阻,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產後血已暢者,皆不可犯,犯之則成崩漏之患……孕婦無故及陰虛之人忌用。」
明代《滇南本草》稱丹參能:「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因其性微寒,涼血清心,故能治瘀熱互結,熱擾心神的心神不安,因血虛不能養心,心神不安者則不適宜,故醫家臨證時應辨證求機,審機論治。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大學一級講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