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星期四

人人都應該調理? - 鄭芸菁


2024年9月5日 - 信報

很多香港人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即使表面看似健康、沒有什麼大病,若仔細詢問其身體狀況,總會有些表現反映身體並不是在陰陽平衡的狀態,譬如香港人十居其九皆有不同程度的脾胃虛損,只是臨床症狀未必十分明顯或過度困擾生活,致使不少人忽略關注自己的身體失衡。

何謂調理?

普遍市民認為中醫強項在於調理,多數人以為調理意即養生,事實上調理的真正含意包括治病、病後休養、調節人體生活起居等安排,有調節、治理的意思。中醫理論中,健康的定義在於身體平和,人體不會偏寒偏熱,或偏實偏虛,或偏陰偏陽,若出現偏頗,身體失去平衡,便會生出疾病。

誰要調理?

養生用於維持體質平衡,而非治療體質的不平衡。

既然調理包含治病的意思,那代表有疾病的人都應該要調理,而非單純養生了。體質有偏倚、人體陰陽失衡就要透過調理解決問題。

調理須知

調治疾病時,須根據身體不同偏頗狀態去選用合適藥物。有云「是藥三分毒」,此句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此謂凡藥皆有其偏性,要小心使用。《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記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意即使用偏性較大的藥(烈性藥物)時,身體恢復至六成便要停止,又或改用偏性較小的藥物繼續治療,否則容易損傷人體正氣。

治病過後,可按不同體質選用日常食物,以鞏固療效。

中病即止

《傷寒論.辨可下病脈證並治》提到:「凡服下藥,用湯勝丸,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也。」服用瀉下藥後達到治療效果便須停止服用,不必用光全部劑量。「中病即止」的概念亦延伸至治療疾病時須點到即止,不是愈猛烈的藥愈有效,祛邪的同時亦要顧護正氣。

總結

若身體出現症狀,代表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應好好調理。不過,藥物皆有其偏性,並非普通食物,只有體質出現偏頗、發生疾病時才考慮以藥物調理,實非人人都需要。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