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菊廠變「肉廠」 - 高天佑

2024年6月18日 - 信報

外號「菊廠」的華為(Huawei)以手機、4G及晶片技術聞名,但近日有內地媒體報道,這家科技巨擘居然轉型「賣牛肉」,更已成為「中國最大牛肉進口商」,甚至拖累內地牛肉市價大跌。該篇報道或許誇張失實,華為卻被指「賣牛肉」,背後涉及「一帶一路」國策及「人民幣國際化」挑戰。某程度上,華為的「賣肉」困境,也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潛在商機所在。

華為撈過界 商城賣雜貨

鳳凰衛視旗下鳳凰網日前發表一篇報道,題為〈中國目前最大的牛肉進口商是華為!這是怎麼回事?〉,該文講述華為最近開始在官方商城銷售牛肉、紅酒、蜂蜜、堅果、茶葉、咖啡等產品,並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商。

與此同時,內地近期牛肉價格「大插水」。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平均每公斤牛肉批發價由去年初接近80元(人民幣.下同),到5月份降至約60元,累挫25%,創6年新低。

部分人把上述兩條新聞掛鈎來看,認為「華為進口牛肉」是「牛肉大跌價」的主要原因。畢竟華為向來做開「國際大生意」,2023年營業額高達7042億元,這家巨企倘若轉型「賣牛肉」,肯定也會是「大手筆」,有機會撼動市場走勢。

然而,華為官方微博「菊廠阿華」上周五發帖澄清,強調所謂「華為是國內最大的牛肉進口商」純屬造謠,「由此關聯肉價波動、國際局勢等,更屬無稽之談。」

實際上,鳳凰網最初的新聞報道確有誇張及「標題黨」之嫌。該網站隨後亦作出更正,並引述「獨家消息」稱,華為2023年的牛肉進口量約100噸,相比內地同期牛肉及副產品進口量達274萬噸,可謂微不足道。所以華為絕對不是什麼「最大進口商」,更談不上會擾亂國內牛肉價格。

進軍亞非拉 賺鈔冇埞使

不過,華為在手機、晶片之外兼賣牛肉、紅酒,這也確屬事實,而且並非最近才染指,而是早於2014年便開始這種「副業」,華為內部員工及熟悉該巨擘的人士早就清楚,嚴格而言不算新聞。翻查資料,華為從事食物及糧油雜貨販賣的子公司名為「莫塞爾商城」,註冊日期為2014年9月18日,同名的電商網站於同年年底上線。

華為何不專心「搞科技」,卻跨界「賣雜貨」?這要由該公司的發展史講起。華為自1987年創辦後,在很長時間裏都定位為Cisco、Actel等國際電訊設備商的「平替」(平價替代版)競爭對手。因其屬後起之秀,華為當時不可能闖進歐美發達國家市場,於是,該集團開拓國內「進口替代」市場之餘,亦大力進軍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尚未被西方企業佔領的市場。現今華為的骨幹管理層,大多具有外放落後國家開疆闢土的戰績。

但進軍這類新興市場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該些國家未必擁有豐厚的美元外滙「付鈔」。華為為了爭取訂單,通常願意接受相關國家以本幣支付部分價錢。因此,華為手上經常有大堆東南亞、非洲或拉美國家貨幣;惟即使把這些貨幣調回國內,也難以兌換為人民幣用來出糧,恐怕「有錢冇埞使」。

華為後來想出一個辦法,在「亞非拉」國家收到鈔票後,立刻用來購買貨物,然後把貨物運回中國。可是當考慮到物流成本及關稅問題,華為既不可能採購大量香蕉、砂糖等平價貨品(運費高昂),亦不適宜購買金銀珠寶(關稅沉重),所以最常「換購」的便是肉類、酒類等相對中價產品。

初期,華為把這些東西運回國內後,只派發予員工作為節日禮品。但隨着華為海外版圖愈來愈大,「換」來的各類特產亦愈來愈多。該集團遂建立起「莫塞爾商城」(該名稱取自南非莫塞爾灣Mossel Bay,南非正是華為最早開拓的重要海外市場之一),開始在國內銷售該些產品,起碼可避免浪費,還能賺取一定人民幣收入。

人幣國際化 港潛在商機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國策下,再加上華為於歐美遭受制裁,該集團顯得更積極進攻「亞非拉」市場,形成「賺」到的貨物更多,商城的產品也更包羅萬有,生意亦更興隆,逐漸引起更多人關注。

當然,中國近年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鼓勵「一帶一路」國家以人民幣結算貿易,屆時華為等企業可直接在海外賺取人民幣收入,毋須「買貨再賣貨」那麼迂迴曲折。但人民幣國際化暫時未竟全功,離岸資金池有限,東南亞、非洲及拉美國家手上的「人仔」不多,所以華為現階段仍須繼續「賣肉」。

某程度上,華為的困境也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潛在商機所在。只要能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華為等中國企業解決在「亞非拉」市場的「收錢」問題,香港的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行業何愁沒有前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