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從KOL疑似侵權看版權經濟學 - 梁天卓

2024年4月26日 - 信報

最近某時事評論KOL捲入了一單疑似侵犯版權的事件。事緣這位KOL疑似未經一名剛過身的攝影界前輩同意,出版了這位前輩的攝影冊,用上珍貴的遺珠照片,並以高價300元一本賣出。

沒有出版的合約細節,到底在法律上這些照片版權誰屬,外人無從判斷。不過,不少人都有一個誤解,就是沒有向版權擁有者付費就是偷,無論是道德上還是法律上都是不對的。

其實,免費利用其他人的作品十分常見,我所知道的最少有兩種情況外人可以合法地免費使用他人的版權作品。

兩個合法「盜版」條件

其中一個情況,是所謂的「合理使用」(Fair Use)條款。在各國版權法中,通常都會有一項名為「合理使用」的條款,允許在某些情況下,未經版權持有者的明確許可,有限度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這一概念的目的,是在保護版權持有者的權利與促進創新、教育和批判性討論之間取得平衡。

「合理使用」有4個關鍵因素,首先,是使用的目的和性質,包括是否商業用途或非營利教育用途。非商業性、教育性或評論性質的使用,通常更容易被視為「合理」。以香港為例,政府知識產權署網站就提到,「法院在裁定對作品的處理是否屬公平處理時,須考慮有關個案的整體情況,並尤其須考慮⋯⋯該項處理的目的及性質,包括該項處理是否為非牟利的目的而作出以及是否屬商業性質」。

餘下3個關鍵因素包括:

作品的性質:如果原作品是事實性或學術性質的,則更容易被視為合理使用。舉個例,我自己的學術研究經常引用其他文章或作品;

使用的範圍和比例:這考慮了使用了多少原作品。如果只使用了作品的一小部分,則更可能被視為合理使用;

對原作品市場或價值的影響:如果使用會損害原作品的市場或版權持有者的潛在收益,則可能不被視為合理使用。

另外一個合法「盜版」的條件是開源(open-source)軟件,這是指軟件或技術的源代碼或設計公開供任何人查看、使用、修改、分發。這種方法促進了協作、透明和社區驅動的開發。開源的主要特點包括:

(1)公開可訪問性:源代碼可供任何人查看、研究、使用。

(2)修改自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代碼進行更改或改進。

(3)社區合作:開源項目通常涉及開發者和用戶的社區,他們共同促進軟件的發展和維護。

(4)重新分發權利:開源許可證通常允許軟件的重新分發,有時附加條件則是衍生的作品必須保留相同的自由。

開源的熱門例子包括Linux操作系統、Apache HTTP服務器和Python編程語言。開源的概念不僅限於軟件,還包括硬件設計、數據和教育資源等其他領域。

當然,在KOL疑似侵權的事件中,假如那位攝影界前輩是相片版權持有人,而他又沒有授權KOL出版攝影冊,那麼,這就一定不屬於合理使用(因為攝影冊是牟利嘛),亦不是開源(前輩沒有公開任人用相片嘛)了。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