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 信報
昨天立冬,意味着自此,時序正式進入冬季了。香港冬天一般不會很冷,冷的日子更不會多,不適合過度進食溫、燥、熱的食材;也並非絕對不宜吃寒涼食物,應視乎個人起居作息、飲食、壓力、體質等因素去決定如何趁冬日進補。
《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亦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結合現代營養學概念,應常吃新鮮蔬菜以防營養不均衡。筆者認為港人在冬季可較其他三季多吃些:羊肉、烏雞、牛肉、黑豆、杞子、黨參、人參、北芪、紅棗、韭菜、茼蒿等溫性食材。養陰及滋陰的食物也可按體質多吃,如:海參、鮑魚、熟地黃、石斛、玉竹、沙參等。很多人因怕胖,平素不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飯,不過,在天氣特別寒冷時,請吃些米飯,不然難以禦寒,而且它對健康亦有好處。
中醫有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指在冬季養生應先補腎,腎的精氣充盈後,來年身體才會好。冬天萬物均順應「閉藏」的規律,想平安過冬,適當的藥膳進補,以滋補元氣,使腎精得以充盈,可以強身防病,延年益壽。
很多人誤會「藏精」之真義,只要一提到「精」,不少人就以為指的是男性生殖系統的精液。中醫所指的「精」,範圍更廣泛,這兒所說藏精的「精」,乃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基礎的精華,是一種動能,也是一種元氣,精足則氣足。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精」封藏在腎臟之中。
強化腎之封藏
由冬季轉入春季,「外感」總會特別多。「外感」二字,包括西醫的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扁桃腺炎、肺炎、氣管炎等,籠統來說,就是呼吸道感染,中醫很多時會將以上疾患稱為「病溫」。
中醫認為在冬天如沒把精藏好,會讓正氣不足,人則容易感受外邪,抵抗力變差;惡性循環之下,日久腎的先天之精也會失去濡養,人的身體就必然會衰弱,健康自然欠佳。
筆者建議可進行三九天灸有助強化腎之封藏作用,提升身體正氣,使人更有效抵禦外寒,有助防病卻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