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星期四

以巴衝突激化「反美」與「親美」之爭

2023年11月2日 - 信報社評

以色列為了報復十月七日遭遇突襲,繼續對加沙地帶猛烈攻擊,企圖殲滅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加沙地帶死傷枕藉,部分屬於無辜平民,加上斷水斷電斷糧,造成人道災難,國際社會紛紛要求以色列停火,但該國總理內塔尼亞胡斷然拒絕。就在烽火連天之際,玻利維亞率先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智利和哥倫比亞亦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玻利維亞位於南美洲,與中東本來沒有什麼淵源,不過,該國署任外長普拉達(Maria Nela Prada)表示,以色列在加沙的攻擊已導致數以千計平民死亡,並令大批巴人流徙,考慮到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的「反人類罪」,玻利維亞決定與以色列斷交。玻利維亞副外長馬馬尼(Freddy Mamani)指摘,以色列阻止食物、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進入加沙,以及襲擊行為不恰當,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哈馬斯顯然對玻利維亞的決定表示歡迎,呼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加入。以色列外交部則直斥玻利維亞的決定是「向恐怖主義屈服」。

以色列憑不成比例的軍事優勢狂轟加沙,確實容易導致濫殺無辜,殃及婦孺尤其令人不齒,就算忠實盟友美國也忍不住呼籲,以軍應該避免無差別攻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聲言:「以色列有義務採取必要作為,將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哈馬斯,以及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加以區別。」不幸地,以色列的強硬態度是寧殺錯、不放過,內塔尼亞胡把以色列的處境比喻為珍珠港及九一一事件,遇襲的美國當年亦不會同意停火。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跨世紀恩怨情仇難解難分,現在即使是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亦不少傾向於隔火觀望,純粹口頭上支持巴勒斯坦人,沒有實際行動干預。已經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埃及、約旦、阿聯酋、巴林和摩洛哥也沒有說要斷交,為什麼遠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竟然打響斷交第一槍?

翻查歷史,玻利維亞對於以色列是否友善,取決於掌權者的執政路線,兩國斷交不是第一次,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二〇〇九年,玻利維亞左派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宣布與以色列斷交,理由同樣是不滿以軍在加沙地帶濫殺巴勒斯坦人,他甚至把以色列標籤為「恐怖主義國家」。二〇一九年,莫拉萊斯捲入選舉舞弊醜聞,被迫下台兼且逃亡,右派總統艾尼茲(Jeanine Anez)上台僅僅兩星期,馬上宣布與以色列恢復邦交關係。

在拉丁美洲的政治術語當中,左派意味着「反美」,右派意味着「親美」,連帶對於美國的盟友亦產生好惡之別。玻利維亞現任總統阿爾塞(Luis Arce)正是一位左派人物,在莫拉萊斯執政期間被委任為財政部長,兩人堪稱志趣相投。這次玻利維亞再與以色列斷交,不妨理解為左派政府「反美」的副產品,總之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

拉丁美洲各國不乏左派政府,共通點是「反美」,這些國家不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遑論不滿「反人類罪」而跟俄羅斯斷交。拉丁美洲各國政府的外交立場往往視乎他們跟美國的關係,與其說玻利維亞這次與以色列斷交基於「反猶」,不如說其實回復到「反美」格局。智利和哥倫比亞召回駐以色列大使,背後邏輯大同小異。

形成弔詭相比的是,沙特阿拉伯本來在美國斡旋之下,打算與以色列尋求關係正常化,只是礙於以巴衝突而暫停。沙特防長哈立德(Khalidbin Salman)訪問美國後,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的講法,沙特仍然有興趣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倘若此言非虛,反映沙特阿拉伯愈來愈採取務實路線,而且預料循着「親美」的戰略性需要而選擇放棄介入以巴衝突。另一點應該注意,沙特阿拉伯與伊朗長期不和,伊朗堅持「反美」,亦是哈馬斯的支持者。

這場以巴衝突,激化了「反美」與「親美」之爭,陣營對抗益發尖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