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君子慎獨 - 馬露明

2014年11月1日 - 信報

今早,我在買咖啡時遇上一位先生,他在下單後掏出一張500元紙幣給收銀員,收銀員在紙杯上寫上他的名字,並且找回零錢。那位先生一邊把零錢放進錢包,一邊在算錢,轉眼他又從錢包裏掏出一張20元紙幣遞給收銀員,並說:「我想你找多了錢吧!這裏是多出來的20元。」收銀員的神情錯愕,重新核對收據,急急接過那紙幣。那位先生把錢還給收銀員後,笑着對我說:「這也太多錢了!」

真正道德之士

當我離開咖啡店後,整天都為他這誠實行為感到鼓舞。回心一想,其實他大可一走了之,翌日早上買咖啡時更可享20元的「折扣」。然而,他卻選擇了做正確的事。著名作家路易士(C. S. Lewis)有一句名言:「道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仍會堅持做正確的事。」那位先生就是這句話的最好寫照。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選擇做一件事,往往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或對事情的後果感到恐懼。舉例說,有些人積極工作、富有責任心,這可能是因為他渴望得到老闆的讚賞及認同,或是他害怕被揭發無心工作的後果。又例如,有些人談吐得體,這可能是因為他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也有可能是害怕被人留下壞印象。

當然,這些動機不一定是錯的,有時更可以成為我們做正確事情的動力。然而,若能夠更純粹地因為事情正確,所以便去做的話,這樣的行為就顯得更高尚了。

要教導孩子做到這點着實不易,有時甚至連我自己也覺得很難做到。相對而言,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良好的行為或我們的期望還比較簡單。教導他們在沒有人監督下,也要因為事情本身是對的就去做,不要受別人的看法或被事情的結果而左右決定,這才是真正挑戰。例如:當我問學生為什麼他們肯乖乖做功課時,我想大部分孩子會說:「如果不做的話,爸爸/媽媽/老師會非常生氣!」然而我更希望聽到的答案是:「做功課是我的責任,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道德指南針

要達到後者的境界,我們需要「道德指南針」為我們的人生導航。

在我而言,從小開始學習明辨是非十分重要,這有助我們建立穩固的道德基礎,讓對與錯的概念扎根心中,長大後自然懂得如何判斷一件事該不該做。

這樣說來,大家大概會明白,我們常常教導孩子什麼是對與錯、讓他們知道不同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其實並不是單單為了控制孩子依我們的期望而行事。背後往往附帶一個更長遠的目的,就是在過程中漸漸把「道德指南針」埋在孩子的心田,讓他們了解「君子慎獨」之道──即使沒有人看到,也堅持做對的事。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