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過分保護 - 馬露明

2013年7月13日 - 信報

最近,我從身邊的朋友聽到了一些真實故事,令我十分震驚。

一個小學生在演講比賽中失落了第一名,他的母親暴跳如雷地衝向評判並用言語及身體動作表達她對賽果的不滿。一名高中學生被邀請到一家名牌大學進行入學面試。面試前,該名已十八歲的學生要母親代他打電話到大學詢問當天是否有特定的衣着要求。一名醫科畢業生剛開始在醫院實習時,接到電話叫她返回醫院工作,她的母親代答:「女兒需要睡覺,不會回去上班。」

保護與過分保護

我敢肯定,以上家長的行為都是出於對孩子的好意,是愛的表現,但是保護與過分保護子女是有分別的。家長的其中一個主要職責毫無疑問是保護自己的子女,孩子最初來到這個世界,父母的本能反應是要保護孩子的身體。我們要確保孩子的安全和不受傷害,因此,我們不讓幼兒在廚房這個生火的地方玩,或讓孩子使用刀子等尖銳的物件。隨着他們的年齡漸長,我們又想在情感上對他們作出保護,不希望看到他們被欺負、傷心及失望。

但是,保護和過分保護,是有分別的。

保護 = 提供確保安全的界限,同時給予適合特定年齡的學習機會。

過分保護 = 設定妨礙學習和發展的界限。

對於家長而言,找出兩者之間的分別是一項挑戰,因為分別會隨着小朋友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改變,難就難在找出每個階段中兩者的界線。例如不讓一個兩歲的小孩使用鋒利的刀是出於保護,但不讓一個十二歲的青少年使用鋒利的刀則屬於過分保護。

不過,我認為孩子們比我們更知道自己每個階段需要做什麼。我們不應該阻止他們嘗試,而是要教他們如何正確地做。我知道很多人會替孩子削橙皮,怕他們使用刀子時會不小心傷害自己。但是,如果讓孩子使用專為兒童而設的安全刀,並教他們如何正確地使用它,他們將得到一個在安全環境中學習的機會。

不懂得照顧自己

或以欺凌事件為例。我們固然不想見到在學校裏發生欺凌事件,但不幸的是,發生的次數卻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我認為家長、教師和管理人員有責任打造一個安全、不容許欺凌事件發生的環境,但孩子也需要學習如何處理交友及欺凌問題。過分保護孩子的家長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這些環境或處境,而不是教導孩子如何處理。

如果你選擇過分保護孩子,他長大成人後便不會懂得照顧自己、 關心別人、 保護自己或學習如何處理新事物和適應新環境。我們應該保護並賦予年輕人權力去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對他們作出過分的保護。我們不應告訴他們不能做什麼,而是告訴他們可以做什麼,並幫助他們繼續前進,亦需要給他們一些挑戰、教他們如何解決問題、允許失敗及在失敗後鼓勵他們再次嘗試。透過以上的一切,他們將會有信心、有能力和準備好面對未來的挑戰。

教育系碩士

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