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jh0S0Awgzmc-ETYeaBtKtg0S-r1JaEeVxi9oob0_rtVbPFXFdONFKC1HzlIEGKVNsXlO4DN6g9LHLOTJhkr3nnYX9Hdz4woQNeihnj2w3Y5aDFZxW5bIiVAQOxUXbjl6uSoJm-21LYJ0V/s320/3.jpg)
從那時候開始,便愛上了登山,就是烈日當空,也會興致勃勃地走,直至有一年的8月,在三十三度下的高溫環境,身心過勞,水份又補充不足,自覺皮膚紅燙,頭目眩暈,知道是中暑了。
輕度與中度
全球暖化,酷熱迫人,在烈日下活動作業,人群洶湧的地方聚集,都可引起中暑;疲勞過度、睡眠不足則易成誘因。
中醫稱中暑為「暑厥」或「中喝」,分「中暑陽證」及「中暑陰證」。「中暑陽證」表現為輕度或中度中暑。
輕度中暑可見體溫正常或稍高,皮膚濕冷或汗流過多,疲憊、頭暈、口渴多飲、容易抽筋,西醫檢查可見血壓下降,心率快,體內電解質出現不平衡。
中度中暑,會有發燒,但不會超過攝氏四十度、出汗、小便減少,倦怠神疲、煩躁、舌質紅少津,脈洪大。
「中暑陰證」表現為重度中暑。臨床見大汗不止,四肢冰冷或流冷汗,體溫會快速上升,超過攝氏四十度、面色蒼白、心浮氣躁、呼吸淺促、甚則譫妄、癲癇、神志不清、昏迷,舌質淡、 脈微欲絕。「中暑陽證」對生命的危害性較少。
處理中暑,首先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輕鬆呼吸,墊高頭及肩部,仰臥休息;補充水分或生理鹽水,用冷毛巾敷身體,盡快散熱,將體溫降低;忌飲冰冷飲品,或對著冷氣直吹,讓原本可以打開的毛孔急速封閉,將暑熱困在身體內。
對於「中暑陽證」,中醫刮痧療法可以清熱降暑,調理氣血,開洩毛孔;以刮痧板,或平整的陶瓷湯匙,沿着同一方向上下直刮,部位選眉心、太陽穴、頸部、脊柱正中、兩旁肩部及四肢,顏色至潮紅,力度要適中,過輕無效,過重則損傷皮膚。
若是出現譫妄、癲癇、神志不清、昏迷等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就應當緊急送醫。
另外,可以按穴去暑熱;取手指的少沖、關沖及中沖穴。
少沖穴:位於小指末節橈側(向無名指方向),距指甲角0.1吋。常按揉此穴有可清熱及醒腦的作用。此穴是腦部的反射區,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蠻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關沖穴:位於無名指末節尺側(向外方向),距指甲根角0.1吋處。常按壓揉捏此穴,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功用。
中沖穴:位於中指末節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醒神清心的功用。
中暑急救法
當發生頭暈、頭昏、口渴、噁心、欲嘔等中暑症狀時,以一定的力度用大拇指的指甲尖掐、壓此兩個穴位半分鐘至一分鐘,有麻脹痛的感覺。如用牙籤或針灸針扎刺,效果更好。
戶外運動既健康又樂趣無窮,要預防中暑,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紫外光;選擇薄而通風吸汗物料的衣服,用SPF15或以上的防曬產品,闊邊的帽子或傘子可減輕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逐漸禿頭的人。
不要頻繁進出空調與戶外環境,空調的溫度不要調校太低,以攝氏二十四至二十五度為宜,讓身體慢慢適應溫差的轉變。
作者為註冊中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