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 信報
記者甲在親中報館工作,收到老總命令,關於特首的新聞,不准再提「貪」、「腐」、「敗」、「款待」、「套房」、「豪華」等字眼,以保特首名聲至任終,也好保住中央的面子。
記者乙在反政府報館工作,老總下令,關於特首的新聞,「貪」、「腐」、「敗」等貶字必須佔字數一成或以上,以抗衡親中報隱惡揚善。
記者丙的報館自命中立,老總指示,關於特首的新聞,用字不拘,只要貶詞和褒詞互相抵銷(例:「貪腐」出現一次,「清廉」也要出現一次;「套房」出現一次,「劏房」也要出現一次)。
三人只想「做好呢份工」,顧不得抗議什麼,只懂依從。在近日夕陽政府醜事頻傳的境況下,你猜誰人寫得最吃力?依我看,前二者並非太難,甲只需避重就輕,乙只需過猶不及,丙呢?丙必須瞻前顧後,惟恐文章「不對稱」,有損報館中立之名,其心理壓力之大,為文技巧之高,簡直難以想像。中立,是有代價的。
甲、乙、丙其實是三胞胎,性格差不多,志向差不多,際遇差不多,最不同就是僱主的政治取態。然而,三間報館也有共通點,樓下都有一間差不多的銀行。某晚深夜,三人獨自下班,路過銀行,裏面一架櫃員機閃着閃着,一張500元鈔票懸在出鈔口,原來有人忘記取鈔!冷清清的街道四下無人,甲、乙、丙現在面對一個差不多的誘惑,應不應該趁機拿走那500大元?三胞胎之中,誰最抵不住誘惑?
依我估計,在當時情況下,丙最易受引誘,因為他工作壓力最大,下班時最疲勞。當人疲勞的時候,抵禦誘惑的能力隨之下降。以上故事改編自一次心理實驗,該實驗發現,受試者完成一些比較困難的任務之後,較易作出不誠實行為。道德需要意志,意志需要「心理資源」(resource);經過一些絞盡腦汁的工作,「心理資源」所剩無幾(resource depletion),意志薄弱是當然的後果。
曾蔭權貪得無厭,是否工作過於繁重、精神過於疲累之故?
下樑不正上樑歪
除了精神狀態,另一些心理實驗發現,身處寬容環境也會助長貪念。曾蔭權備受特首辦「呵護」,出訪時主動給他總統套房,這樣一個特首辦,縱容特首「貪飲貪食」還可以,提醒特首三省吾身簡直天方夜譚。有什麼樣的近身,便有什麼樣的主人。平常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反過來說「下樑不正上樑歪」也可以。
三兄弟回到家裏,丙請食消夜,甲乙覺得奇怪,丙從來沒有這麼慷慨,細問之下,丙把櫃員機的事和盤托出。甲乙一同質問:「你忘記母親教路不拾遺的嗎?」丙一臉茫然:「她說過麼?唔記得喎……」「沒可能的,我們兩人都記得。」「真係唔記得喎,她有說過麼?」三人狼吞虎嚥,邊吃邊爭論下去。
作弊的人最善忘
丙假裝忘記,還是真的忘記?我告訴你,他可能真的忘記。一些心理實驗給受試者閱讀一份道德聲明,然後玩一些類似數獨的遊戲,愈高分愈多獎金。一組受試者在有監督情況下完成,無法作弊;另一組自行報分,有可能作弊(實情是,受試者以為能夠瞞天過海,但研究者是知道的);換句話說,受試者可分三種:無法作弊、可以但沒有作弊、有作弊。遊戲完畢後,受試者再受測試,看看道德聲明的條款記得多少,結果發現,曾經作弊的人最善忘!
傳統的因果關係給顛覆了,一般認為先是忘記操守,所以行為不檢,以上實驗把邏輯倒轉過來,行為影響記憶,不道德行為能夠令人忘記道德。行為與記憶的關係,跟上樑下樑的情況差不多,互為影響,因果難分的。
曾蔭權當了幾十年公僕,有人說,公務員的應有操守他怎會不記得。我告訴你,當他坐過遊艇、住過總統套房之後,可能真是忘得一乾二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