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

「美國霸權2.0」時代(二) -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研究部

2012年3月10日 - 信報

「美國霸權2.0」的重大特徵

2011年是「911事件」發生的十周年,這年,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擊斃拉登,結束長達十年的反恐戰。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美國國力從未衰落,反而呈現相對增強的態勢;只是霸權的形態跟以往相比,出現了質的改變,我們稱之為「美國霸權2.0版本」。

為了更好地認識新時代國際秩序的形成,我們有需要對美國新霸權形態的幾項特徵作一些初步探討。

特徵一:成為全球最大風險投資家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利用美元優勢和金融槓桿迅速吸收全球財富。據初步統計,如果把美國在金融危機前所有的金融資產價值全部計算在內,未到期的虛擬資產總額達到400萬億至500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只有12萬億至14萬億美元。按照流量與存量的關係,美國流量資產與存量資產比為33:1至35: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已經完全脫節。

由此可見,美國不再是傳統依靠資本賺錢的資本家,而成為利用資本流動性賺錢的現代風險投資家。美國成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和最大的私募資金,她不需任何資本,僅僅維持資本的信用和資本的流動性便可賺取財富。

通過美元和美債的槓桿作用,美國迅速取得通過創造資本的流動性來創造財富的模式。過去的二十年,是美國從傳統資本家向風險投資資本家轉變的二十年。1990年以前的二百多年裏,美國GDP的高峰是7萬億美元,而1990年之後的二十年,美國的GDP迅速翻了一番,達到了14萬億美元。

特徵二:成為全球企業利潤和物流供應鏈終端

美國跨國企業的全球化模式,在過去十年發生顯著變化,其表現之一,就是美國跨國企業開始尋求通過海外市場來保持業績的增長。當美國GDP佔全球GDP的比重不斷下降之時,美國海外企業資產和利潤卻不斷創造新高。蘋果公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蘋果2011年第一季度持有的現金總額達到762億美元,而美國財政部截至2011年7月27日的運營現金餘額僅為738億美元。

通過跨國公司,美國成為全球企業利潤和物流供應的終端,控制着全球的資源配置和走向。埃克森美孚等企業控制了全球石油的流動;微軟、IBM、蘋果控制着電腦配件的全球流動;沃爾瑪成為全球數十萬家供應商的銷售商,以及全球過億消費者的日用品提供者。

現在的美國,就像一個擴大了的沃爾瑪:她本身並不投入資源進行生產,卻是各種資源的滙聚之地,全球的資源和企業利潤都滙集到美國。雖然美國本土的實體經濟不斷衰落,但是美國更像一家超級跨國企業的總部一樣管理着世界。全球化已經成為美國的全球化,隨着市場自由度的加強,美國的全球性資源整合能力也日益增強。

特徵三:成為世界最強軍事攻擊力量和最大防務外包供應商

在長達十年的反恐戰爭期間,由於長期的地面戰和低烈度附帶民事行動的反恐戰爭的特殊性,美軍內部分裂為以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為代表的「非常規戰利益集團」和以海空軍為代表的「常規戰利益集團」。但隨着十年反恐戰爭的結束,美軍內部「常規戰利益集團」已重新掌握美國國防的主導性力量。也就是說,美國將重拾自身擅長的體系破擊能力,通過海空一體戰術,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也就再沒有懸念。

此外,由於接受美軍防務外包的國家,在軍事能力上與美軍存在無法逾越的差距,因此將愈來愈傾向於搭便車的行為,逐漸喪失本國的戰略進取意識。成為美國盟友的代價,往往就是喪失執行正常國家行為的能力。

日本長期希望購買先進的F-22戰機,但一直受到拒絕,美國只願出售F-35,並把日本納入美國軍事打擊的補充體系。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山秀幸曾經指出,美國費盡心機把日本納入其軍事體系,但卻不允許日本單獨發展重要武器系統等,因而自衞隊的主力戰機永遠都是原裝的美國貨。「我們成為了一隻永遠供美國騎坐的老虎,卻因為沒有爪牙而失去反抗的能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