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 YAHOO新聞
因為女兒正值小一選校,最近跟友儕的話題都離不開香港教育制度。言談間,大家似乎一致傾向認同──直資或私小永遠是首選,選擇津校者,通常只有一個原因:無錢。
這想法有多正確呢?老實說,裏頭有太多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因素,對與錯實在不好說。只是,我近日一直在思考着一個問題:若你問我,對六年小學教育有何期望?我相信,「獨立思考」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比重。
今天實在太多年輕人加入了羊群一族,看Angry Bird的流行已是一例。太多人云亦云,太少認識自己,我認為是今天年輕人的致命傷之一。所以,我是真的希望女兒能成為一個懂得獨立思考的人,對於是非,她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
我再審視自己,平凡中庸,卻自問非羊群之輩,至少因為富士康,我至今仍是堅拒iPhone的死硬派。這種個性是如何煉成的呢?求學階段,我不都是填鴨教育中的一員……我們今天幾乎都把填鴨教育打進「冷宮」,但我明明是在那裏出來的,也好像不至於太差嘛……
身邊人倒心水清:「制度一樣,老師卻不可同日而語了。」
努力回想,所言甚是。猶記得求學階段,課堂內外,都聽了不少人生大道理。曾經有一位老師講過:「你們別恃着自己年輕便可目空一切,浪費光陰。上天很公平的,不論貧富,每人都只有一年十歲、一年十一歲,過了便過了,你不好好珍惜,人生便白白浪費。」
轉眼數十年,課本上的知識很多都已忘得七七八八,但這些人生智慧,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價值觀,卻成為了重要基石,一生受用。
反觀今天的老師們,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即使有千言萬語,也未必有氣力再跟孩子說。所以說,今天的填鴨,或許比昨天的填鴨,更讓人擔憂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