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挪威恐襲,多元文化主義的悲劇 - 凌劍豪

2011年7月25日 - 信報

諾貝爾和平獎頒發地挪威上周五發生二戰以來最可怕的襲擊,造成近一百人死亡。事件由信仰本土極右思想的布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所為,到目前為止,挪威政府認為事件與國際恐怖組織無關。

兇手布雷維克擁有金髮藍眼,是典型白人。由於他不滿歐洲政府的多元文化移民政策,所以成為一個極端反伊斯蘭和反多元化主義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Christian fundamentalism)者。

事發前,布雷維克在Facebook形容自己是思想保守的基督徒,批評伊斯蘭教、移民政策和多元文化主義。他認為現今的世界政治已由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進化成國家主義與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之爭,認為多元化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目的是要摧毀民族國家(nation-states)和基督教文明。

國際關係學者、香港教育學院副教授沈旭暉早已指出,當代恐怖主義已經發展成一個「本土生態體系」,除適用於激進伊斯蘭組織,更適用於西方各國的本土恐襲。沈再以例子指出,一九九五年美國俄克拉何馬州恐襲的兇手跟這次襲擊一樣,只有一人所為。因此,現代恐怖主義已由昔日由上至下具團體組織,進化成阿爾基達的細胞網路式形態。網絡大時代間接令個人極右翼分子容易在網絡進行激進的思想宣傳,並擴大支持者的基數。

另一方面,歐美發達國家主張民族和平共處,實行所謂的多元文化主義,其中最具代表的國家是加拿大,該國由過去以白人為主演變成一個多民族國家。多元文化主義在理論上十分理想,在現實執行卻困難重重。

歐洲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跟美國「大溶爐」政策看似相同,但根本是南轅北轍。近年非洲、中東及亞洲移民在多元文化的魔術圈保護下,移民到歐美國家時不需要跟本土居民同化。

最重要的是,由於移民數量大增,如北非「阿拉伯之春」引發大批難民湧入歐洲,數量之多令他們在文化社區上自成一國。加上全球化令失業率上升,移民人口便成為極端思想的替罪羔羊,結果導致這次挪威恐襲的多元化主義悲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