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有多少錢才可滿足? - 錢志健

2011年5月16日 - 信報

世間上沒有十拿九穩的投資!時光飛逝,兜兜轉轉,踏入投資及絕對回報的領域已度過了二十多個寒暑;早年也犧牲了很多時間,「額外」地放在工作上,現在卻放鬆了很多。

我要求在「流動」(liquid strategies)的組合內,每個季度,可望日曆年有正回報。我用的策略,是以環球長短倉(global long / short)作為我的核心組合(core portfolio)。

任何的槓桿期貨、期權部位,基本上只是用作輔助「核心組合」,從而達至潛在「正」回報而已。

如果有51%所有的投資決定是正確的,「正」回報已有機會達到。我深信在「另類投資」的領域,沒有可能是「絕對」的。在期貨管理上,投資部位有機會70%是賠錢,但那接近30%的部位,如果可以ride on trend,順勢而行,又有機會有潛在「正」回報。

地產投資可對沖通脹

在非流動(non-liquid)的投資內,我深信地產是最好的asset class之一。我粗略計算自住、投資的物業,房地產類別絕對可以「對沖」通貨膨脹,往往所得「收穫」更多!這是我個人信念,包括了我的私人投資,也代表了我作為「另類投資」操盤人的投資策略,但正如我在「開場白」所說,早年我犧牲了不少時間在投資的事情上,現在已找到了平衡點,生命才可有意義。

今天的內容,有幾則故事,有「億萬富翁」操盤人「踩過界」,最後「一場遊戲一場空」;也有一位「前」私人銀行家,懂得「以退為進」,結果做了真正贏家。

個案一:「億萬富翁」操盤人遊戲終止!

近期,對沖基金Galleon Group創辦人Raj Rajartnam在CNBC及Bloomberg TV的頻道佔了不少airtime!

這位在斯里蘭卡(Sri Lanka)出生,英國受教育,及後在美國著名商學院Wharton School畢業的操盤人,在未「出事」前,有過甚為完美的人生「上半場」,生於1957年,Raj在34歲之齡,已在美國登上投資公司Neeham總裁之位(當時是1991年)。

在Neeham的日子,他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做「管人」的工作,最後在1996年,Raj買起了Neeham的一隻基金,並把名字改為Galleon。(Galleon的含義,是指在十六世紀,一些護「金」的西班牙船隊,在驚濤駭浪時依然可安全度過。)

Raj自行「創業」,Galleon所管理的資產,已去到250球美元(1996年),在最高峰的2005年,資產漲至70億美元。

權威財經雜誌Forbes,在2009年把Raj排行成為美國第236位最有錢的人,身家估計達18億美元。2009年,Raj也登上成為斯里蘭卡出生最有錢的人。

貪財乃萬惡之源

如果你深信「貪財」是萬惡之根,因它會令人誘離了真道這道理,這便發生在Raj的人生「下半場」;坦白說,當一個操盤人有250球管理的絕對回報資產(用2%、20%計算,即2%管理費,20%賞勵費),Raj在40歲前已經踏入「富豪」之道。長話短說,Raj被控於2003年至2009年期間,透過內幕交易(insider trading),賺取了最少6000萬美元,這也是美國立國以來,最大單的對沖基金操盤人內幕交易案例!

Raj在6月15日,1957年出生,現時才53歲多,初步裁決罪名成立後,要等到2011年7月才有最後判決,根據聯邦政府判決指引,Raj的刑期可高達19年半。

同一話題。此案有二十多名專業人士被起訴或等待被判刑,而故事還有「下場」。

一位「前」高盛(Goldman Sachs)的董事局成員,著名顧問公司McKinsey & Co的前CEO Rajat Gupta,現正被美國證監會SEC開始了訴訟程序(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Rajat Gupta是Raj在Wharton School的舊校友,有指Rajat在2005年金融海嘯前的9月份,Rajat已通風報訊給他的老校友Raj,內容便是股神畢非德(Warren Buffet)會注資50億美元,購入高盛的優先股(preferred shares)。(註:如果大家有留意高盛的新聞,上星期有分析員已把高盛股票的評級由中位〔neutral〕降至沽售〔sell〕,因Rajat Gupta絕對在短期內有機會被檢控,而他作為高盛的前董事局成員,把敏感資料「發放」給老同學,不知還有沒有更多問題,屆時直指高盛?)

我本人不認識Raj Rajartnam,也從未在過往的Industry conference見過他,但我對一些做自行決定(discretionary),又能長期有正回報的對沖基金經理,我很有興趣了解他的策略。

我大約在五至六年前,在電子及文字傳媒,了解到Galleon Group是極着重研究的。Raj Rajartnam曾公開說到,Galleon的分析員,每月會到300間公司作「探訪」!我的心在想,有沒有可能作那麼多間上市公司的on site visits?

Raj也說到,會留意到其他競爭對手的研究報告,他說這是research arbitrage,即從不同的研究報告中,尋找到「非效率」的空間,從而「套利」。想不到,research arbitrage變了information arbitrage,利用還未公開敏感的資料去「套利」!

個案二:前私人banker以退為進,決定收山。

私人銀行家最大的資產是AUM,即asset under-management!資產愈多愈好!我有位歐洲老外朋友,在此叫她Rose,曾在歐資私人銀行工作。Rose樣子甜美,跟拍拖多年的英國籍男朋友去了新加坡。

Rose的男朋友,在此叫他Joe,在新加坡一國際中學的IB Progamme(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教英文;而Rose本來也「猛龍過江」,去到新加坡做瑜伽導師的「大師」,即做instructors training及'certify'一些新的瑜伽導師。

長話短說,瑜伽的發展,新加坡還是慢香港一些,在新加坡客路有限。Rose亂打亂撞,認識了一間歐洲私人銀行主管,最後六年前入了行。

Rose的樣子有點像《迷失東京》的Scarlett Johansson,入了行後,投資知識仍然有很,但客人也愈來愈多,應酬也多得很。

我已說到Rose樣子甜美,有不少客人也變了她的「追求者」。Rose的多年男友Joe當然「驚到震」,本來簡單的生活,霎時出現了很大危機。

2007年年底,Rose做了那私人銀行在新加坡的Bookie of the year,即業績最好的一個「新丁」。2008年金融海嘯,Rose售賣的accumulator有不少跌了60%至80%,有一兩位以前的「追求者」客人,也老實不客氣,開始了法律程序,控告她及她的歐資銀行product ''mis-selling''。

Rose已離開了歐資大行,客人也和銀行「和解」。時光fast forward到2011年5月。Rose說歐洲「鄉下」生活很簡樸,當年以為「拋頭露面」可以找快錢,目標如優先次序也錯了!兩星期前,Rose從她「老家」給我一電郵,看到她和Joe手抱着他們的「巨B仔」,我在此向他們作無限祝福!

生命的滿足非金錢可比

個案(一)和(二),Raj和Rose的故事,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但令我們想到,有多少錢才可滿足呢?很多時用盡氣力,只是徒勞無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