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錯過這專訪你一定恨錯 - 游清源

2010年10月7日 - 信報


我不知道林行止有沒有看過,但我就看得津津有味。

《經濟學人》專訪巴西行將卸任的總統盧拉,不但好看,更是不可多得的民主通識教材,林先生看後相信都會覺得,總算又多一個例子證明,在「北京共識」愈來愈似全球共識的氛圍中,西方那一套,依然行得通!

盧拉舉了一個「疑似民主反面教材」,指巴西的大東北鐵路工程來來回回談了五年,終於拍板之後,則只花兩年就完工。盧拉雖然也認為可以改善規管架構,令「民主程序」可以暢順一點,但他始終堅持民主是根本價值,是巴西的戰利品,不容放棄。

而他最自豪的八年政績是大舉辦學,「我是巴西史上第一個沒有大學學位的總統,也是第一個創建最多大學的總統。我(亦)創建了最多工業學校。」隨即如數家珍的指出,過去一個世紀,一眾巴西精英只創建了一百四十間工業學校,但他八年已創建了二百一十四間工業學校、十四間大學和一百一十八項大學新設施。

而《經人》亦不忘助興,在專題中表列盧拉政績,例如將赤貧人口由上任時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七,減至卸任前的百分之十五點三,足足跌了十一點四,約等於令二千二百七十萬人脫離赤貧。堅尼系數方面,亦由零點五九下降至零點五四。至於人均月入,則由折合約二千三百港元,增至折合約二千九百港元,即是每個巴西人每個月平均多了六百港元,增幅超過四分一,怎樣看都殊不簡單。

《經人》慌死大家不明白或者覺得悶,所以亦拿了擁有洗衣機的住戶比率來解畫(洗衣機也是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新三件」之一)。盧拉上場時,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九的住戶擁有洗衣機,到了行將卸任,則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四點四,增幅達百分之十一點五。

總之,如果你對香港的民主發展前景居然仍然未死心的話,就請記住盧拉的臨別贈言吧,正是:「由心出發搞政治,全力照顧赤貧士,堅持到底行民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