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很吵!我難以自控! - 陳頌紅

2010年10月7日 - 信報

我光顧的推拿按摩美容院,從前的店舖鎮守人是一個很年輕的女孩子。我每次一推開門,就可以聽到她播放Twins的歌曲。平日我也很喜歡聽流行曲—不過,在我希望放鬆身心,盡情享受按摩之際,聽着「當風箏遇上風,即使快樂的痛」,卻只會令我好像置身K房之中,禁不住在心裏面跟着歌曲哼唱。後來我跟老闆娘說「在這種地方播放耳熟能詳的流行曲,腦袋很難得到真正休息」,她才提點那女孩子換上柔和的風聲、海浪聲或者梵音來代替Twins。

一個地方的背景音樂,確實可以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在今年九、十月號的《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中,便提到音樂跟消費息息相關。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市場系副教授Kathleen Vohs指出,商店中吵耳的音樂,會令我們的感應系統出現過勞情況。本來可以為我們提供明智決定的思考能力被削弱,自我控制的能力亦降低,於是,我們很容易被商店一些減價和優惠技巧「攻擊」,然後買下一些我們本來根本不打算買的東西。

我想起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之前挺喜歡逛一家名叫Moussy的時裝店,因為那兒的售貨女孩都長得漂亮,穿得時尚。每次走進去,背景那些輕快跳舞歌曲和年輕售貨員,都令我在不知不覺間「誤以為自己年華正茂」,於是花得更豪爽。後來有一次,我在走進去之前沒有拔掉正在聽歌的耳塞,忽然覺得那兒的衣服太年輕了一點,不敢買。

法國認知心理學家尼古拉.賈于庸在他的《消費心理好好玩》中指出,在音樂聲浪較大的酒吧中,顧客會點較多飲品,而且喝得更快。因為高分具音樂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製造「過度激化效應」,刺激人們不理智地消費。而總的來說,「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讓顧客對產品價值有較高的評估」,「在有音樂的情況下,總是比無音樂時,對銷售帶有正面效應」。當然,強勁音樂未必次次奏效。在高檔次商店和餐廳,就只會令商品降格,令上流顧客夾着尾巴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